校庆是一所学校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也是校园文化创新的重要契机。汤溪中学以“三个理念”推动校庆筹办工作,以此实现了新时期校史文化理念的转换,最终起到凝聚校友、赋能师生、助力学校发展的目的。
“校史馆建设”转换为“让校史融入现场”
(相关资料图)
过去校庆活动往往是收集相关历史资料,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成果——校史馆。但校史馆毕竟是一个静态的场馆,师生真正进场的人数较为有限,难免与理想预期有差距。为了让更多的师生校友以及社会人士了解校史以及学校特色,我们提出了“让校史走进现场”的理念,通过丰富校园文化景观并优化布局,使学校的历史和文化通过景观物化得以呈现,做到了以校庆为契机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和环境品质,使学校育人氛围更加浓厚。
对学校楼宇进行命名,增加景观建筑,打造文化场馆,设立意象雕塑等,都成为呈现校史文化的物化形式。对楼宇的命名,把学校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和关键人、关键事嵌入校园的建筑中,使学校成为一个有故事有底蕴的地方,成为润物无声的育人场所。例如,把教师宿舍命名为“荷风里”“春晖里”“香樟里”,契合当下环境和教师职业,温情又诗意。布置“一景两廊三亭”,使校史文化得到多元开发与展现,让广大校友和师生愿意驻足凝视,细细品味。“明鉴”景观整体采用了古典铜镜台的形象,“明鉴镜察,照其胸怀”,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文化观念,表达了学校的管理理念及办学追求,很好地实现了学校景观的环境教育与价值输出。建设“校史”和“校友”两个长廊,扼要又生动地讲述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形象又具体地介绍了学校的师生榜样,让人感受到汤溪中学这片教育热土的历史脉络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纪念烈士校友的“三英亭”,在静谧的校园讲述英雄的故事,给在校师生更真切的教育激励,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校本课程,成为激励学子砥砺奋进的重要载体。
此外,学校完善了校史馆布设并重新装修,使其焕然一新。融合历史与现实,打造了两组雕塑。一组以“冯玉祥将军题词花瓶”和“自忠中学”为主题,以校史文化为主题的造型景观对师生进行滋养浸润。另一组现代风格雕塑“树人”与“呵护”,让教师不忘教育本真,尊重学生人格和教育规律,从而达成“求真知,做正人”的校训追求。
打破传统模式,发挥校友潜力
如何将校庆活动办得简朴、热烈而又有意义?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打破了“学校办校庆”的传统思维模式,转换为“校友办校庆”——发挥校友的潜力,满足校友的需求。于是我们通过走访校友征求他们的意见,获得他们的支持,双方形成了良性互动。校庆从开始筹备到成功举办,校友们集思广益、团结一心。不少校友还主动捐款捐物,主动帮忙联系人员,主动为学校发展而奔走,点点滴滴的校友爱心汇聚成强大的爱校力量,成为校庆顺利推进的重要条件。
在校庆当日,活动环节中插播了一大波各地校友会和校友发来的祝贺视频,包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海外校友,北上广深等国内各地的校友,还有分布在金华市各行各界的广大校友也纷纷送上祝福,体现了广大校友念校、爱校、荣校的热情。这种“云校庆”的形式在校友群体及社会各界中反响热烈,杭州校友会还组织校友集体观看了“云校庆”,很多校友微信群也热闹沸腾,洋溢着激动与喜悦之情。1975届校友代表与学校“香樟树”合唱团共同演绎了歌曲《我们的校园》,这首自创自演“献给母校的歌”,饱含了各届校友的浓浓深情,学校最终也决定将这首歌确定为汤溪中学的最新校歌。校庆日过后,有的校友群仍然热度不减,继续深化着师生情、同学谊。
“一次性活动”转换为“常态性活动”
在过去,学校或校友容易把校庆活动理解为“一次性消费”,活动结束也就意味校庆画上了句号,对后续的挖掘和延续重视不足。为了让校庆活动实现资源加持,使校友能一直参与校庆、奉献校庆、享受校庆,让校庆的资源犹如涓涓细流滋润广大校友的心田,我们决定把校庆由“一次性活动”转换为“常态性活动”。
学校以构建“校友社区”为核心,在校庆活动结束后将“校庆办”改为“校友办”,进行常态化联系和互动。以本次校庆活动为契机,成立各地校友组织,积极构建各地的“校友社区”,通过常态化定期交流机制,起到联系校友情谊、关爱校友生活、助力学校发展的目的。开办“校友节”,为校友回校参观交流提供便利,变校友主动为学校主动。借助校友设立的奖教、奖学金项目,每年邀请设奖的校友回母校颁奖,让校友的示范作用由点及面扩大影响。设立“校庆周”,开展“接地气、有内涵、高品质”的校本德育活动,成为教育师生的又一有效载体。同时设立“最美校友奖”,增强广大校友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以此让校庆不只一时一地发挥作用,而是成为随时联络沟通的桥梁。
(作者系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3年04月19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