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买回来的新车,竟发现部分漆面发黄、发暗,甚至带有橘皮纹?近日,广东茂名的东风日产轩逸车主周先生(化名)向本网及黑猫投诉联合投诉称,自己的东风日产轩逸在购买2个多月后偶然发现车漆竟然存在问题。另一位车主也向本网及黑猫投诉联合投诉称,刚提的轩逸就发现漆面色差。此外,奇骏EGR阀故障遭遇集体投诉、CVT变速箱故障频发等关键词,也始终围绕着东风日产。
我的新车竟自带“晒伤妆”
周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于2022年9月份购买的新轩逸,买回来两个月左右,差不多跑了1000公里的时候,偶然发现右前车门出现发黄、发暗、变色、带有橘皮纹等问题。“将问题反馈到4S店后,他们说回店做首保时帮我看看,然而当2022年12月8日回店首保时根本没人处理这个问题。”
经过沟通,4S店对车漆色差进行了核实,并表示反馈厂家,但厂家迟迟没有回复。后来,4S店让周先生回店测漆面厚度和抛光打蜡。2023年1月16日,经测量,最黄的部分漆面厚度达到371微米,右前门也有其他部位显示251微米。记者了解到,通常情况下大部分汽车的原车漆面厚度在90-180微米之间,因为品牌之间的标准不一致,也有个别厂商的漆面厚度会低于90微米,这也属于正常,但一般超过180微米的并不常见,所以,当检测发现漆面厚度超过了180微米,就要怀疑这辆车是否经过了维修和重新喷漆。
“4S店在提车前是否对此门做过二次喷漆修复,把运损车修复好当新车卖?”周先生质疑。“我也自己向厂家进行了反馈,但到现在半年了,东风日产厂家也没有任何的答复。”周先生表示,自己的诉求是要么换车,要么赔偿购车款15%的瑕疵贬值现金、修复好车漆并保证修复后颜色一致。
我的轩逸出厂就是“满脸斑”
周先生的问题还没解决,另一位2022款轩逸1.6L XL CVT悦享版的车主也遇到了漆面问题。记者了解到,这名车主2023年2月20日提车,2月25日洗车时发现有漆面色差,经检查一共发现十块地方有漆面色差。
发现问题的当天,车主找到了购车4S店,售后当即表示交车前确实抛光过,但销售顾问不仅交车前从未告知车漆有瑕疵,也不承认曾抛光过。车主质疑此举欺骗消费者。
东风日产轩逸作为已历经多次换代的经典车型,为何连漆面都屡遭投诉?带着车主们的疑问,记者拨打了东风日产的官方客服电话,与周先生的遭遇相同,厂家并没有任何回复。
奇骏车主苦EGR阀故障久矣,厂家称“不具备共性”
除了漆面问题外,记者了解到,大量东风日产奇骏车主问题遭遇EGR阀故障。有多位网友在互联网投诉平台向媒体求助称,自己购买的日产奇骏2019款出现EGR阀故障。东风日产厂家曾向媒体反馈称“已第一时间着手调查处理。经技术部门调查确认,该问题为偶发故障,并不具备共性。”然而,该投诉至今依然不绝于耳。
不仅2019款奇骏出现EGR阀故障,记者发现,网络投诉平台中也有多位车主投诉逍客、天籁也存在该问题。
EGR阀是车辆的废气再循环系统,是发动机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系统。发动机在工作的时候,EGR阀可以监控到废气的流量,从而反馈到行车电脑上,做出正确的控制,让车辆正常运转。一旦证实EGR阀出现了问题,机动车辆的进排气系统将无法正常使用,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故障,发动机将无法正常的运行。
有车主表示,自买车后全程保养都在4S店,但更换EGR阀却需要自费2000元。对于该问题,东风日产至今未有任何官方声明或召回方案。
记者了解到,2021年,丰田曾对部分国产及进口汽车进行召回,召回原因为“本次召回范围内车辆的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阀(EGR阀)内部构成件可能会被燃油中较高浓度的氯成分腐蚀,导致阀体作动不畅。可能造成发动机运转不良,极端情况下车辆会在低速行驶中熄火,增加发生碰撞事故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解决措施为:免费更换改良后的EGR阀总成,以消除安全隐患。
不知东风日产能否从丰田的召回案例中找到一点启示?
销量下滑严重,靠轩逸东风日产还能走多远?
投诉频发、厂家不作为的结果不知是否直接体现在了销量上。
(黑猫投诉平台上,东风日产投诉量高达517条,已回复和已完成的分别为11条和10条)
2021年,东风日产品牌全年销量为1031719辆,2022年销量为792233辆,同比下滑高达23%。2022年东风日产销售的792233辆中,轩逸占了420665辆,占总销量的53%。虽然轩逸是轿车销量NO.1的常客,但2023年2月销量数据显示,比亚迪秦已经将其反超。作为一款已历经多次换代的车型,轩逸老矣,尚能饭否?
3月10日刚刚换新上市的车型,也被质疑“换汤不换药”。轩逸经典车型,仅在外观部分有一定调整,而内饰、配置尤其是动力方面,依旧乏善可陈,值得一提的是,该车型在国外早已经停产,起售价竟然还要9.98万。
而13.89万元的日产轩逸全电驱Pro版搭载1.2升三缸自然吸气发动机与单电动机组成的混合动力系统,与比亚迪秦PLUS DM-i冠军版(9.98万元)搭载的以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EHS电混系统和DM-i超级混动专用刀片电池为核心打造出以电为主的混动技术对比,高下立判。
2022年广州车展期间,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宇曾表示:“东风日产官宣全面电动化转型是有未来的,出击新赛道框架已绘制完毕,东风日产将会“满电出击”,智能化、电动化上会延续“技术日产”的优势。”然而,纯电车型ARIYA 2023年1月销量仅67辆,2月销量也只有可怜的64辆。
此外,被誉为“日系三剑客“之一的天籁,2023年1月销量仅4501辆,居乘用车排行榜104名,而同为日系三剑客的雅阁和凯美瑞,销量分别为14594辆、14396辆。奇骏更是在改款失败后销量低迷,2023年1月销量仅有244辆。骐达作为经典两厢车,2023年1月销量也跌至千辆以内。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一方面没有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一方面投诉爆棚却置若罔闻,再加上在新能源赛道上起步就跌倒,这些都成了压在东风日产胸口的大石。
2023年如何布局?诸多车型销量低迷的原因是什么?带着诸多疑问,记者同样向东风日产客服进行了电话采访,但截至发稿并未得到任何回复。对于相关投诉进展及品牌发展动向,本网将持续关注。
“3月15日,上海市公安局发布了涉消费者权益案件办理情况及案件特点。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上海公安机关累计侦破各类侵害消费者健康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经济犯罪案件280余起,涉案金额11亿余元。涉食品安全、借助新媒体平台引流售假、免费医美、养老投资等成为重灾区。
“大师”荐股,90人骗了2个亿
2022年7月,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在工作中发现,有不法分子在新媒体社交平台上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公开分析股票行情走势,并引导客户购买所谓“大师荐股课程”。
经查,以犯罪嫌疑人骆某等人为首的多个犯罪团伙为牟取非法利益,在未取得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质情况下,伙同多名并无从业资质和背景的讲师,通过多个主流新媒体社交平台进行直播互动和发布视频,以“股票大盘分析”“财经热点解析”“投资心得分享”等内容为诱饵吸引潜在客户,并将其层层引导至犯罪团伙运营的APP和社交软件群聊进行深度营销。之后,犯罪团伙再以“售卖荐股课程”“加入内部会员群”“售卖选股软件”等名义,向客户收取499元至9.8万元不等的课程费和服务费,非法提供证券市场分析预测、证券个股推荐、个股买卖点指导等证券投资咨询服务。
警方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上述犯罪团伙会在不同平台频繁注册不同账号,以此逃避监管。同时,以“知识付费”“财经科普”等各式内容为噱头,针对性设计话术套路,以骗取投资人信任,并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先行推销小额课程的方式,达到引流和扩展客源的目的。
2022年7月至11月,上海警方开展多次收网行动,先后捣毁非法荐股犯罪团伙13个,涉案金额2亿元。目前,警方已将90余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非法经营罪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社交平台买雪茄,实际成本仅3元
3元一根的土烟,摇身一变成雪茄,售价达每盒2000元。近日,上海警方在工作中发现,有人在网上销售假劣雪茄烟,警方立即对此展开调查。
经查,自2022年6月以来,犯罪嫌疑人李某、姚某为牟取非法利益,在未取得烟草专卖批发、零售许可的情况下,租用农房作为掩护,以无品牌叶子烟为原料,从网上购入假冒品牌雪茄包装盒和雪茄烟管后,私自贴标加工改装成高档雪茄烟,并通过社交软件,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对外出售。
3月1日,上海警方联合烟草专卖部门开展集中收网行动,成功抓获上述两名犯罪嫌疑人,查获假劣雪茄4000余支,以及假冒雪茄烟管1万余个、包装盒1300余件,涉案金额600余万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李某、姚某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六类新消费陷阱更容易让人上当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侵权、食品安全及新型消费领域出现的侵犯消费者权益案件较为集中。在侵权制售假方面,今年以来上海警方已累计侦破侵权假冒案件220余起,涉案金额4.5亿余元。从已破案件来看,侵权制售假犯罪手法隐蔽性增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红直播引流售假。不法分子通过网络直播平台,雇佣网红直播带货吸引客源。为了躲避监管,他们在直播间设置“道具商品”的“专拍链接”作为掩护,全程仅通过主播的口播介绍进行售假,以逃避打击。二是关键词搜索跟评售假。即在各类社交平台上搜索同类商品的关键词,以此找到潜在客户群,并以跟帖评论的方式发布售假广告。此类手法不同于以往不法分子开设专门账号发布售假信息,隐蔽性和流动性更强。
在食品安全领域,主要有不法分子为了缩减成本、抬高利润,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以次充好,欺瞒消费者。以及在完全不具备生产加工食品资质和条件的场所,私自生产加工食品,篡改食品保质期限等安全问题。
对于新型消费陷阱,上海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一些新型消费陷阱披着极具迷惑性和欺骗性的外衣出现。其中,打着养老服务体验、投资养老床位等旗号,通过承诺固定高息回报诱骗老年群体投资入金,背后实际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庞氏骗局本质。以充值返现、免费体验医美服务等为噱头,变相承诺固定回报,进而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非法募集资金。以虚假品牌商户招商网站吸引加盟商,层层铺设套路骗取加盟商信赖,虚构履约能力骗取商户加盟费。量身定制话术陷阱,虚增电影制作成本,夸大预期票房收益,甚至伪造联合出品方身份、虚构影视投资项目,骗取投资人投资款。通过新媒体、新平台宣传推广所谓大师荐股的付费课程,这非但不能帮助消费者财富增值,反倒让广大消费者成为其牟取不法利益的工具等六类较为突出,需要引起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