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行的产品还是很有优势的,稳定性很好,代销的青银理财的产品也都实现了‘0破净’。”一名青岛银行(002948.SZ)(03866.HK)的理财经理向银柿财经介绍道。


(相关资料图)

在市场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理财市场在去年一度呈现产品大面积“破净”“亏损”的情况,然而青银理财却罕见地实现了理财产品“0破净”。

这背后是青银理财超强的投资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亦或是有其它“能力”?

到底是不是“0破净”

在理财经理的推荐下,银柿财经也通过青岛银行(002948)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推文看到了该行对于“0破净”的宣传。推文称,在股债大幅波动的2022年,该行代销青银理财管理的产品,实现了理财产品“0破净”,是Wind统计的2022年末唯一管理产品“0破净”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青银理财是青岛银行全资控股的理财子公司。

来源:“青岛银行”微信公众号

尽管如此,对于“0破净”银柿财经仍抱有疑惑。银柿财经通过梳理同花顺(300033)iFinD理财数据发现,2022年,青银理财有77只产品在去年四月底出现过破净的情况,占其全部产品的12%。不过破净产品的净值在短时间内便得到了修复,且多为封闭期内的产品。一位业内人士告诉银柿财经,倘若在破净的时间内产品并未处于开放期,且在净值修复后再赎回的话,“0破净”也是有可能实现的

过去一年青银理财净值曾低于1元的部分产品 资料来源:同花顺iFinD

但对比其他城商系理财机构,青银理财也有着相对突出的表现。据青银理财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该理财子公司管理的产品规模达到2008亿元,同比上涨20%。而《中国银行(601988)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显示,同期整个理财市场规模则同比下降了4.66%。普益标准最新发布的区域性理财机构理财能力百强榜(2022年4季度)显示,青银理财位居山东省区域银行综合理财能力第一名,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苏银理财、南银理财、宁银理财、上银理财,位列第五。在发行能力和收益能力分项的得分上也处于领先的位置。

市场波动并非对青银理财毫无影响,产品净值也曾一度无限趋近于1

但在亮眼数据的背后,还是有一些问题引起了银柿财经的注意。

银柿财经在翻阅了青银理财出现过破净的产品后发现,破净的时间点均为去年四月末至五月初。但在去年11月份债券市场大幅波动、其他理财子公司的产品纷纷破净时,类似的情况却并未在青银理财的身上发生。

去年11月,债券市场债券市场大幅调整,利率债和信用债收益率均出现了大幅上行。

受此影响,向来被认为是“稳健投资”的固收类理财纷纷破净,即便是理财综合能力排在青银理财之前的几家机构的产品亦是如此。这就使得青银理财的“0破净”显得尤为突出。

上述理财经理向银柿财经表示,该行理财子公司产品未出现破净与其产品的投资方向有关。青岛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多以稳健型产品为主,风险较低。产品中一般有60%-80%的资金投向于债券。同时出于风险考量,该行产品并不直接投资于股票。在青银理财官网定期披露的产品报告中也能得到同样的答案。以璀璨人生成就系列(共享)2022年84期产品为例,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该产品中有69.34%的资金用于债券投资。

青银理财璀璨人生成就系列(共享)2022年84期期末资产情况 资料来源:青银理财官网

但在银柿财经询问上述理财经理在债市剧烈波动下,为何以债券为主要投向的产品却并未出现破净的情况时,对方并未给出答复。

不过市场波动也并非对青银理财毫无影响。还是以上述产品为例,该产品在去年11月左右的净值也曾一度接近1元,但始终没有跌破,青银理财的很多产品也都是如此。这样看来,“0破净”或许是青银理财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找到的一大卖点。

青银理财璀璨人生成就系列(共享)2022年84期净值走势 资料来源:同花顺iFinD

“理财调节收益”风险犹存

值得注意的是,一边是青银理财谱写着“0破净”的神话,而另一边却是青岛银行工作人员因“理财产品相互交易调节收益”违规被警告。这已经是青岛银行在三个月内第二次因此原因受牵连,去年12月30日,青岛银行曾因理财产品相互交易调节收益,保理业务管理严重不尽职,对公贷款资金被挪用等多项违规行为被罚605万元。

资料来源:青岛银保监局

事实上,在青岛银行之前,已有银行因为相同的原因受罚。2021年7月,银保监会针对民生银行(600016)、浦发银行(600000)、交通银行的诸多违规行为合计开出了2.2亿元的高额罚单,而涉及理财的罚单中均提到了“理财产品相互交易调节收益”这一问题。

一般来说,理财产品相互交易调节收益指的是用其他理财产品的收益来填补某些表现较差的理财产品的收益,从而使该产品对外展示的收益率或兑付收益率高于实际的一种操作。这种做法在资管新规前的“资金池”时代较为普遍。

一位银行理财部门的人士告诉银柿财经,此前理财资金都在一个池子里,如果有产品出现亏损,一种可能的方法是用池子中还没到期或者收益更好的产品进行弥补,以实现“刚性兑付”。但现在每个产品要独立运作,即使出现“破净”的情况也不可以通过其他产品的资金进行弥补,否则就是违规行为。

2018年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中就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应当确保每只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相对应,做到每只理财产品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和单独核算,不得开展或者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理财业务。

后来一些银行和理财子公司为了钻空子改变了做法,通过和信托公司合作达到这样的目的。此前就有报道指出,一些银行和理财子公司为了降低净值波动,做大自身产品规模,通过信托公司等机构大量投资PPN(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非公开公司债、银行永续债等资产。信托公司为它们提供调节收益、平滑净值等服务。即便在监管要求整改后,一些信托公司依然在提供类似的服务,说明市场上还是有这方面的需求。该报道分析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还是在于违规成本低,为了做大规模,银行和理财子公司并不在乎被罚的成本。

鉴于青岛银保监局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中并未对违规细节做进一步的披露,因此尚不清楚青岛银行最近两次违规是否与类似的操作有关。但是相关信息还是能说明该行“0破净”的背后存在着一些潜在的违规风险,银柿财经将持续关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