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樊 巍
编者的话:2023年全国两会分别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京开幕。多位来自航天界的代表、委员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未来一段时期中国航天的发展计划,其中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重型运载火箭等一批重磅航天工程的最新进展,展现出中国将成为航天强国的宏伟愿景。
(相关资料图)
2023又是一个“发射大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院长王小军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称,今年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计划将安排60余次航天发射任务,并有望在四季度达到累计发射总次数500次。2023年,载人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模式,中国航天也将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开展嫦娥七号、天问二号等型号研制工作。
按照我国航天发展规划,2023年到2026年,我国将继续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巡天空间望远镜以及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开展中国空间站常态化运营,开展航天员长期驻留、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空间站平台维护等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火箭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容易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执行巡天望远镜的发射任务,以及搭配上面级完成低轨卫星组网发射任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还将执行探月工程四期的发射任务,甚至更长远的火星取样返回和行星探测任务。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2023年长征五号、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同时亮相执行发射任务。在四季度,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首次与远征二号上面级完成发射任务,同时研制队伍将瞄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需求,持续开展发射场测试操作流程精细化确认和工作项目优化工作。
国内商业发射市场需求规模近年来发展迅速。中低轨卫星正在成为商业卫星的主要发展方向,未来市场广阔。根据艾瑞咨询研究院的一项统计,目前国内已经公布的未来5-10年小卫星星座组网计划12项,共计2200余颗卫星,主要是各类遥感和通信卫星。按照一次发射8-10颗卫星计算,需要几百次发射才能完成。
2023年,火箭院抓总研制的商业火箭将继续承担商业发射任务。王小军介绍称,除了捷龙三号固体运载火箭将继续担当重任之外,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的长征-2C、长征-11还将执行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任务。同时文昌商业发射工位及脉动生产线、海阳固体火箭总装基地将持续开展建设。
“火箭院现有规划包括固体火箭海基和陆基发射、文昌商业发射工位及脉动生产线、海阳固体火箭总装基地、亚轨道太空旅游等在内的商业宇航发射模式。”王小军表示,未来火箭院将积极布局商业航天,持续优化商业航天产业链布局。
中国商业航天的另外一支重要力量——快舟系列运载火箭在今年也将迎来密集发射。全国人大代表、航天三江党委书记、董事长冯杰鸿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称,今年,快舟一号甲、快舟十一号两型火箭,预计将开展8-10次发射任务。该型火箭将极大地提升我国低成本快速进入轨道空间的能力。
去年12月,航天三江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复飞成功。相比快舟一号甲,快舟十一号火箭运载能力提升5倍左右,具备1吨级航天运载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卫星星座规模化、高密度、快速发射需求。
重型火箭、新载人火箭都在推进
王小军还透露,火箭院正在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重型运载火箭。载人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将达到70吨,预计2027年前后完成首飞。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箭体直径达10米级,高度110米左右,研制成功后低轨道运载能力将达到150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将达到50吨以上,争取在2030年左右完成首飞。
容易介绍称,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用于将月面着陆器和登月飞船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该火箭采用液氢、液氧和煤油推进剂。全长约92米,起飞质量约2187吨,起飞推力约2678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27吨。该型火箭衍生出的无助推构型火箭可执行空间站航天员及货物运输任务,一子级具备重复使用功能。全长约67米,起飞重量约740吨,起飞推力约892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14吨。
“目前,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研制正处于关键技术攻关及方案深化论证阶段,”容易表示,新一代载人飞船可将3名航天员送入环月轨道并返回地球,月面着陆器可载2名航天员登陆月球并开展科学探测活动。
容易介绍称,我国重型火箭论证开始于2010年,历时10余年,经历了预研、关深等四个发展阶段,目前处于立项前论证阶段。随着运载火箭国际发展趋势不断变化,任务场景逐渐丰富,技术创新加速迭代,重型火箭方案持续优化,发展方向更加聚焦。“2020年以来,重复使用技术日趋成熟,成为下一代运载火箭的重要特征,”容易透露,同时考虑我国运载火箭型谱发展规划,任务场景更加丰富,为更好地支撑航天强国建设,遵循先进性、可靠性及经济性等原则,火箭院优化了重型火箭构型,基于重复使用和串联构型,形成重型运载火箭系列化、型谱化的发展路线。重型火箭基本型为三级串联构型,用于执行深空探测任务,起飞重量约4000吨,起飞推力约6000吨,一子级具备重复使用能力。在基本型基础上,取消三子级,形成两级串联构型,低轨运载能力约150吨,用于执行近地轨道任务。随着重复使用技术发展,未来还将攻克二子级轨道再入重复使用关键技术,研制具备完全重复使用能力的重型火箭。
“重型火箭是支撑我国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标志,目前各项研制工作正有序加快开展。二十大报告作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部署,火箭院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到2030年,推动我国跻身世界航天强国前列,到2045年,推动我国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王小军表示。
为航天运载器“航班化”打基础
2022年8月26日,火箭院抓总的亚轨道运载器重复使用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火箭院在国际上率先研制具有原创性、引领性特点的升力式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深度融合了航天航空领域先进技术,可像火箭一样起飞、像飞机一样返回。
“运载器在火箭发射工位点火发射,自带动力垂直起飞上升至最高点,依靠气动力减速,无动力水平返回,最终完整着陆于机场。回收的运载器经检测可多次重复使用,颠覆了传统运载火箭一次性使用或依赖发动机多次启动以减速返回的飞行模式,”王小军表示,未来火箭院将深入开展升力式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研制工作,为我国未来航天运载器的航班化运营奠定基础。
容易认为,未来中国航天的发射频率提高是航天人需要去研究的一个方向,一方面是要持续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发射效率,对发射流程进行优化;二是开展重复使用的专项研究,通过这项技术促进航天发射的效率,提高发射场的利用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发射的频率,进一步降低进入空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