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吸粉不二的法宝,CP二字,可谓无处不在。

选秀中异军突起靠它,影视剧热度靠它,演员将观众转化为粉丝靠它,综艺里造星催红更靠它。


(资料图)

既是如此利器,自然人人想要操持一番,从资方到明星团队再到粉圈,概莫能外。

可是,内娱几年操作下来,CP造星的恶果也越来越凸显,这让舞CP越来越成为一项在刀尖上起舞的技术活儿。

今年不多聊,仅聊聊影视剧CP这一Part,聊聊它的必要性和界限问题。

1

影视CP必须要营业吗?

剧CP必须要营业吗?

早几年,可能绝大多数观众都认为,剧集应该靠品质征服观众,靠演员演技让观众有代入感,而靠CP营业去获取话题度和美誉度,多少有点歪门邪道。

但这个观念在这几年间逐渐被动摇。在社交平台深度参与影视剧综传播后,尤其在短视频时代到来时,除了只看电视的观众以外,把影视单纯当成作品的纯粹的观赏,几乎已经不存在了。

预告、花絮、访谈、通告、直播、二创……一系列作品之外的周边内容,数量越来越多,存在感越来越强,对项目的影响力也越来越重要。

某种程度上,它们已经与正片内容共同构成了“娱乐消费品”。

播放量、票房、话题度、观众口碑、招商情况,当这一切指标紧紧缚住一部影视剧作品时,一切关乎成绩的宣传手段,自然是能招呼多少就招呼多少,这种情况下,宣传期主角男女主角的配合度,其效用也越来越被重视。

主角CP的营业,自然也就成了利益相关方的共同诉求。

而在观众角度看,偶像影视作品本质就是为人造梦,角色的绝美爱情,很容易被投射到演员身上。在前互联网年代,观众的这种移情与投射只能自我脑补。但在当下,这种消费需求可以被多角度全方位的满足,自然越满足、越想要。很多观众甚至认为,营造一个CP从作品内延伸到作品外的氛围感,是影视剧宣传的义务。

需求强烈,供给有巨大利益可图,自然一拍即合,愈演愈烈。

绝佳的例子是《陈情令》。它开创了以花絮炒真人RPS反哺剧CP的先河,让所有业内看到这种模式的巨大诱惑,自此内娱无CP不营业。

到了今年,当窦骁在剧播期没有顺应剧粉的需求与女主陈都灵营业反而与女友何超莲互动密切时,剧粉的怒火瞬间就被点燃了。

所以剧CP必须要营业吗?在今天,配合宣传动作已经是被写在演员合同里的必要条款,配合几次、怎么配合、时间方式和数量都必须规定得明明白白。

而另一方面,“剧CPF→真人CPF→提纯为纯粉”这条吸粉链路过于有效,对每个有野心的偶像演员都是巨大的诱惑。

所以关键在于,如何营业?

2

非单身的偶像演员有原罪吗?

在探讨如何营业之前,我们来探讨另一个问题,非单身的偶像演员有原罪吗?

多年前,在鹿晗官宣关晓彤时,我们探讨过“爱豆是否可以谈恋爱”这个问题。答案其实很简单:你在娱乐圈贩卖什么,决定了你是否有权利谈恋爱。

如果男爱豆靠贩卖完美男友人设吸粉立足,那谈恋爱就是对供养自己粉丝的背叛,一旦曝光,迅速塌房脱粉flop,也是顺理成章。

但在演员身上,这个事情就复杂了一些。

实力派演员自不必说,不靠粉丝供养,不靠人设吃饭,本质上他们贩卖的是专业,自然爱怎么谈怎么谈,结婚生子离婚再婚,只要不闹出重大丑闻,都无问题。

但偶像派演员会被认为踩在爱豆与演员之间。说实力,可能无法单独靠专业获取资源,还要叠加一张漂亮的脸,和能让观众产生代入感的人设,才共同构成立足娱乐圈的资本。

这样的偶像演员——尤其是男偶像演员,当他们的自我经营模式越来越贴近爱豆,当他们的商业价值越来越依赖粉圈购买力,粉丝乃至观众对他们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逼近爱豆。

尤其在剧播期间,(有潜力发展成纯粉的)剧粉为了自己无障碍代入的观剧体验,会希望男女主角不要有任何恋情信息干扰自己观剧嗑CP,不要破坏那种剧CP与真人CP之间暧昧不清、似假又真的梦幻氛围。也许她们并不一定要男女主曾经或现在正在发生着什么,但ta们必须保持一个“可以发生点什么”的状态,所谓“available”。

这就是为什么《我的城池营垒》大好开局,被马思纯恋情曝光打断了爆剧之路。

这也是为什么《星汉灿烂》后半段吴磊爆出恋情后,吸粉势头大减,CPF纷纷倒戈。

这也是为什么《苍兰诀》王鹤棣蹿红趋势明显后,女友相关传闻常挂热搜,不少剧粉表示下头。

在当下的内娱生态中,剧播期间 (被认为单身的) 男女主爆出三次元恋情,对剧集成绩的影响是明显的。因此频出的恋情传闻,到底是粉丝列文虎克、媒体狗仔穷根究底还是竞争对手釜底抽薪,都很难讲。但只要观众相信,就会有效。

那么,被大众所熟知的非单身偶像演员出演偶像剧,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少了CP助力,如果剧集本就资质不佳、剧中男女主CP感欠奉,那搞出声响的几率就更低了,具体可参见《良辰好景知几何》。

但如果剧集确有爆点、剧中男女主确有CP感,事情就会有些尴尬。比如今年大热的《梦华录》。在二人几乎完全不炒RPS的情况下,不少剧CP粉还是转化为了真人CP粉,开始希望二人在现实中也能发展点什么。可惜陈晓当年高调官宣高调成婚,不仅已婚已育,另一半也是知名女星,于是不少CP粉将嗑不到的恼火发泄在陈妍希头上。

唯一例外仿佛是任嘉伦。但他在《大唐荣耀》后迅速婚育,确实也直接导致了大量粉丝脱粉和很长时间的资源降级,直到《锦衣之下》意外爆火,才又重新回到一线。

能有这个运气,也仰仗他对私生活的保护异常严密,素人妻子从不曝光。

可他因已婚已育身份,在每一部偶像剧中拒绝吻戏亲身上阵,也引发了关于演员是否该敬业的争议,不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通盘看来,非单身偶像演员并非有原罪,只是在影视剧观众自我代入的角度上有天然的劣势:于公,会影响作品的共同利益,于私,也很难在“剧CP粉→真人CPF→纯粉”这个转化过程中获益,也就会将额外的流量拱手让人。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少的偶像演员选择公开恋情,大多对自己是否单身讳莫如深,不问不答。

3

官方引导炒真人,有界限吗?

说了半天,作为影视剧CP,到底该如何营业呢?

或者说,有没有一条清晰的界限,是既敬业又不被看成官方引导炒真人的呢?

我得说,这条界线,越来越模糊,几乎可以说是没有。

几个典型的例子。

1、《琉璃》剧热播期的发布会,成毅与袁冰妍二人的甜蜜互动,助力剧的热度再上一个高度。

结果不到一个月后的剧收官云歌会上,成毅如避病毒一般避嫌的举动就彻底惹怒了剧粉和CPF:当初引导我们嗑真人的是你们,如今剧播完翻脸不认的也是你们?

在发布会上重现剧情中亲密片段,算不算炒真人?在云歌会上急切撇清关系,又算不算不敬业不体面?

2、黑马剧《御赐小仵作》播出期间,因口碑意外爆红的剧集吸了不少角色CPF,而两位同班同学的主演也卖力吆喝剧并积极营业,三线剧能有声响确实不易,于是一些看起来颇有些擦边球的词汇也用在了宣传上。

结果当男主在收官期被爆与王楚然的恋情后,CPF大呼上当,纷纷指责剧方和演员主导炒真人。

演员 用角色口吻做宣传,一些暧昧擦边球词汇,到底算是敬业还是炒真人?

3、 去年电影 《 盛 夏未来 》上 映 前 ,张子枫吴磊的一系列花絮 引爆全网,两个可可爱爱的小朋友那种甜甜又 美好 的氛围让很多人大喊嗑到了, 何况还有电影 《宠 爱》的CP余热。 但当电影上映后 ,观众发现电影中二人甚至不是情侣关系,惊呼被骗的,大骂炒真人CP是欺 骗式营销 , 反噬了口碑和票房。

除了在官方物料中营造甜甜的氛围,二位并未有什么其他积极私人互动,按说并不算是什么炒真人,但结合剧情满足了观众就是敬业,剧情错位观众心理落空了就是欺骗?

让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上: 有没有一条清晰的界限,是既敬业又不被看成官方引导炒真人的呢?

在通告和直播里,为了满足观众,那些对剧情和经典台词的重现,那些对角色的解读和理解,那些以剧中角色身份参与的游戏与问答,是不是宣传期的义务和职业需要吗?

而在微博营业中,明星到底要以怎样的口吻和用词,才能被视为既没有敷衍宣传、积极与对手演员互动,又没有流露出二人不寻常关系的暗示呢?

被指责为引导嗑真人的重灾区还有花絮。每部偶像剧的花絮里都无数甜蜜瞬间——那当然,剪刀手下林黛玉和伏地魔都CP感十足,何况本就在剧组里演情侣的男女主。但剧方和平台剪出、放出类似的花絮,哪些可以看成是“提供影视作品丰富有趣的精彩幕后花絮”,哪些又可以被认定为“刻意引导观众相信演员间的暧昧”呢?

就算认定花絮的放出是“刻意引导观众相信演员间的暧昧”,演员方又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呢?

最后,大量能从舞真人CP中获益的大粉和博主,她们的行为,又有多少是出于剧集方和明星的授意呢?

再让我们问这样一个问题:在观众强大的脑补能力和解读能力下,到底什么样的营业,不像是引导炒真人呢?

在有心嗑CP的人眼中,通告或直播里演员互动积极是“果然关系熟络”,互不搭理是“在公众场合避嫌”,嘻嘻哈哈是“果然小情侣”,话不投机是“不把对方当外人”,冷场是“冷战呢很快就好了”,吵架是“这不就是我和男友”。如果怎么做,都有往“真情侣”上解读的空间,那么合理营业的界限,真的清晰吗?

很常见的一句话是,营业要有分寸感。

这话适用于不少舞起CP来堪称诈骗的官方宣传,骗人入坑,管杀不管埋。

但当影视剧生态已走到当下这个畸形的局面后, CP营业,还存在一种“既体面又不引人误解”的理想模式吗?

发生这一切的根源,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创作力衰竭,也是过多的媒介和过于爆炸的信息使注意力成为这个世界上最被争抢的资源。

当作品本身不足以牢牢吸引住大众,当流量和话题度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在影视作品从选角起的漫长宣传期里, 围绕作品所发生的一切,都像是一场庞大繁复的真人秀。

观赏这场真人秀,很多时候比观赏作品本身,更让人着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