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6日,64岁的王朔推出新小说《起初·纪年》,取自汉武帝的故事,囊括了众多历史人物。
早在90年代,他就抛出一句话:
“要写一部牛逼的小说,最损写成《飘》,一不留神可能就写成《红楼梦》。”
(资料图)
王朔的这场梦,在部分人群里引起一阵骚动,他们是从同一时代走来的结伴者。
这是时隔15年发声的作品,他说:“我以往的作品多少都在写自己,可算作非虚构,只有这部作品,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虚构小说。”
沉寂太久,这次的《起初·纪年》更像是一次王朔的回归,一场人至暮年的不甘心。
大众记忆中的他是个无比叛逆的作家,睥睨众生,蔑视着伪善。
在属于他的黄金年代,王朔看不惯很多事情,他曾因报道不实,公然骂过记者。
之后,在《南方周末》上,人们看见一篇《我看王朔》的文章,王朔被骂得无地自容,且句句扎其要害,那些看他不爽的人表示骂得过瘾,骂得大快人心。
结果,人们一打听,作者是王朔自己。
他骂自己,绝不留情,在那篇《我看王朔》的文章里,他这样写道:
“王朔的下流使得他的言情小说不那么纯粹,他不下流时,又显得可笑。王朔的问题在于他只是个经验主义者,像狗的眼睛一样看到多少就以为是全部了,你不至于这么傻逼吧?”
王朔的乖戾,也许源于自己童年的不幸,他对这个世界过于敏感,写得狠、骂得狠,内心却很良善。
他曾挽起衣袖,一副无畏姿态: “既然你们都说我是流氓,那我就当流氓吧。 ”
在大众的眼里,王朔是凶猛的王朔。在王朔心里,王朔是脆弱的王朔。
按照一些庸俗的理论,一个成年后表现得过于强硬的人物,他的童年通常都是不幸福的。
“我出生在八二三炮战这天。按迷信的说法,不知有多少冤魂托身,小时候不觉得,四十以后发现脸上带着一股戾气。”
生于南京的王朔,1960年,随家人迁往北京部队大院,住在复兴路29号的总参军训部大院,他成为了大院子弟。
那是冯小刚羡慕的“高贵出身”,可是王朔并不快乐,他的童年是在暴力与冷漠中度过的,暴力来源于父亲,冷漠则是母亲。
那代人的父母,大多数不懂得爱,也没有教过孩子如何去爱。
在那个年代,和所有军人的孩子一样,王朔是在群宿环境中长大的,直到10岁那年,他才开始和父母一起过日子。
前排左为王朔
在他的记忆中,爸爸就是一军大衣,妈妈就是一黑色呢子大衣。
父母缺席,王朔获得了完全的自由,他学坏了,跟着大院里的一帮孩子旷课、打架、抽烟、泡妞……
军人出身的父亲见状,要重新行使自己的权威,通常伴随着暴力。
王朔对父亲的第一印象就是怕。
他说:“我父亲打我的时候,一直打我打到他打不动。”
最可悲的是,王朔十岁那年从保育院回到家最紧张的事情,是不能一下认出自己的父亲,早晨父亲一离开家,面容就模糊了,陌生大过熟悉。
小时候的王朔与哥哥
高压的父权滋养着王朔的叛逆,母亲那里,他同样没有得到过爱。
他的母亲薛来凤,到战争前线做过军医,后来也一直从事医生工作。
有次王朔发高烧,他很希望妈妈陪在自己身边,从麻醉中醒来,昏暗的灯光让他感到孤独,直到他手术结束,母亲才出现。
在孩子与病人中,他的母亲选择了后者。
那一刻,王朔在心里喃喃自语:“我永远都不会原谅她。”
左为王朔,中间是其母亲,右为哥哥
童年时期的王朔,在家庭里没有感受过多少温暖, 上学时老师也对他很不好,他会在上课时指出一些错误,老师直接将他提溜出去,交给工宣队,请家长,写检查。
他说:“你不敢体罚我,你让我们家人动手打我,这再次破坏了我和父母的亲子感情。”
读小学时,王朔就写过5000字的检查,在全年级的师生面前,他大声念出自己写的检查。
这种经验,以至于在后来王朔面对他人的闲言碎语时,称这算什么,自己从小就被揪出来示众,他太熟悉那种暴力。
青年时期的王朔
从小缺爱的缘故,他称自己拥有攻击性人格。
“我是超级攻击型人格,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就是一个病人,我是一只疯狗,咬死人不偿命。”
1977年,19岁的王朔被父亲送进了部队成为一名海军。
他过得并不开心,原本踌躇满志的王朔被派到医务室当卫生员,后来直接看起了仓库,苦闷的日子,他拿起了铁凝写的《没有纽扣的衬衫》。
看完后,他觉得自己也能写书,一年后,王朔写的处女作《等待》发表在《解放军文艺》上。
1980年,22岁的王朔退伍回京,他被分配到北京医药公司做起了业务员,任务总是完不成,可是人总要吃饭,王朔索性拉上朋友叶京跑到广州做小生意。
在当时计划经济背景下,王朔的买卖生意失败了,还被罚了钱,回到北京后,他就辞职了。
“我得找到我自己内心的自由。”
成为无业游民后的王朔,又和兄弟合伙开了一家北京烤鸭店,来来往往的总是熟人,这个店成为了他和好友聚会的场所,没多久这饭店就倒闭了。
屡屡碰壁的王朔,决定不瞎折腾了,开始全职写作的生涯。
青年时期的王朔
事实证明,他在文学创作上是有天赋的。
1984年,王朔写了中篇小说《空中小姐》发表在《当代文学》,讲的是一个水兵和空姐的恋爱故事,他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文学新人奖。
自此一发不可收拾,王朔进入到空前的创作高潮,从《浮出水面》《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到《玩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他成为了那个时代年轻人追捧的文学偶像。
1988年,王朔的四部小说被改编为电影送上大荧幕,其中《顽主》是一部喜剧讽刺电影,那是八十年代的悲剧。
电影的选角非常成功,张国立、葛优、梁天三个人在街头一站,就是当时北京青年的生动画像,他们开了一家“三T公司”,替人排忧、替人解难、替人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