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热播剧很火,叫《亲爱的小孩》,它讲述了一对已经离异的父母,为了挽救患白血病的女儿所历经的纠葛和抉择。
这部剧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真实呈现了产妇的生育痛苦、丈夫缺位、产后抑郁、长辈冷漠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把未曾被人熟知的生育真相呈现在大众面前。但“硬币的另一面”是,这一点也被一些人称作“该剧传播焦虑”。
但七门儿觉得,相比于讨论艺术创作,真实的现实生活更牵动人心、更值得被关注。 妈妈们所经历的那些真实过往,更值得被看见、被听见、被理解。
基于此,我们策划了一篇稿子——我们与十二位妈妈们一起,聊了聊「孕期她曾经历的那些事」。
从她们的真实讲述中,我们看到了更加客观、真实、全面的孕产故事。今天,我们也想把这些故事分享给你。
以上,是十一位妈妈的真实故事。
策划这篇稿子,一半出于我自己的好奇,一半也是想让更多人看到——
生育这件事,不是仅有“伟大”,还有“真实的疼痛”;
不是都源自“无奈”,也有“自发的、爱的动力”;
不是只有“阖家幸福”,也有“认同迷失”;
不是如传言一般“洪水猛兽”,也有“水到渠成”。
我知道,人都倾向于听自己想听的话、了解自己赞同的信息,这是认同本能。
但我希望,人也能愿意,在“求同”的同时,允许“存异”。
因为还是那句话,人在单方面了解信息的时候,其实是没有选择权的。
就像,我们今天看到了更多元的生育故事,虽然没有固定的答案,但起码我们看到了别人不同的选择,我们才有可能做出更合理、更遵从内心的自我选择。
最后,还是希望,每一位女孩,都能有自由,做出生与不生的决定吧!
【一个彩蛋】
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有一位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她并没有按照采访提纲逐一回答,而是自己写了一封小小的信。在信中,她回忆了自己怀孕及生育期间的真实细节。
看完她的信后,我鼻子酸了很久。
倒不是因为词藻多么华丽,细节多么动人,只是你从她的言语里能感受到一种平静的力量感。
仿佛我从她的信中,学到的不是如何成为一个妈妈,而是如何成为一个对任何事情负责的人。
我想,这用来作为这一篇的结尾,或许更为合适。
最后,祝愿本次策划中,所有接受我们采访的妈妈,以及全天下所有的妈妈,以及所有女孩,都可以平安健康,过好她们自己所选择的生活。
@熊猫妈妈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朋友圈自孩子出生起,就会记录整月,时至今日出生已2090天——5岁8个月余,从未遗漏。自问从不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人,许是越发念旧所致,也可能是担心终有一天会忘记曾经的点滴。
经常有人问我要不要二胎,第一反应就是“绝不”,严重的孕吐反应让我怀孕初期就暴瘦10斤,即使医生一再非常温和的开导我,很多人都会这样...后面都会补上等等,但依然焦虑非常。永远看不到头,每天三餐白面条的日子,持续到3个多月别人孕吐结束时,我开始“吐血”——是食道终于不堪负荷的应激反应,每天从早上醒来到晚上睡着,简直生无可恋,终于在6个月才趋于恢复。
所幸除此之外,并无任何烦心事,孕期全程在家休养、全程私立医院、医生护士温和专业、家人耐心忍让、孩子发育良好,因此即便以高于标准0.1的指数被判定妊高糖,每天四次扎手指头记录血糖和饮食,也并没有太影响心情。
38周产检时因羊水过少直接被扣留,突然被告知要火速当妈内心些许激动and紧张,当时胎儿并未入盆也没有指征,果断选择剖。有个小插曲,在隔壁产房痛苦的哀嚎声中,我在毫无痛感的情况下待产,跟医生和家人聊闲天,当然生完后打促进宫缩的吊瓶,疼到浑身发抖就是后话了。
生产过程中,我因麻药过敏,胃里翻江倒海但实则空腹,有一瞬间甚至觉得意识模糊,但想到我的孩子出生不能没有妈妈,突然清醒过来。当听到孩子哭声,我甚至没有什么切身感受,但医生抱过来告诉我是女孩,并让她亲我一下时,我才终于觉得“太棒了,真的是女孩”(我本人更喜欢女孩)、“她好凉”、“我终于解放了”,后知后觉才有些鼻酸。
有孩子之后,我与老公时常探讨,发现变得心软了太多太多,在搜索《亲爱的小孩》介绍时,我就决定不看,因为不愿去感知一个这么小的孩子的悲惨经历(选择放过自己)。甚至新闻看到类似遭遇,都会觉得心疼到无以复加。
我原本即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大学在国外偶然认识先生,毕业结婚,次年生女,无特殊契机,随遇而安,但闺蜜是对婚姻和生子比较抵触的人,对于恐婚恐育的人,可能几句言语有些许苍白,但婚姻和孩子会予人满足,过程或许坦途、或许荆棘,但终归是向好的。
作者:婧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