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居》看了吗?

除了上头的剧情,讨论最多的是——

海清。

这种演技话题营销,老实说大家早就麻了。

但你点开剧去看,这些话说得也没毛病。

时至今日,又被大家注意到了海清的演技。

明明剧中有口碑封神的张颂文,也有上届白玉兰奖最佳女主的童瑶。

为什么最出圈的还是她?

没办法,这是她的主场——

“国民媳妇”的这个垂直类型里,海清是天花板一样的存在。

那么,今天Sir想要聊的一个问题是——

海清演技,值得被“吹爆”吗?

01

与今天动不动就说的“炸裂”相比。

海清的演技最大的优点就是 生活化。

《 心居 》 海清饰演的冯晓 琴 ,市井,文化低,抠抠索索。

海清的演技不是有多炸裂,而是让你觉得——

这人离我好近。

热搜上说没有眼泪的哭戏那一段。

确实在表演普遍程式化的国产剧中,让人眼前一亮。

俩夫妻闹别扭,丈夫意外滚下楼。

海清没哭,可是情绪层层递进。

丈夫抢救中,佝偻着背,一动不动僵在那儿。

眼神下垂,嘴唇微张,她还在恍惚,但恍惚中,又有着自责和恐惧。

听到医生从手术室出来。

眼神不是瞬间放光,而是先回过神,再小心翼翼闪过一丝希望。

当医生宣布抢救无效。

身体微微踉跄,眼睛越瞪越大。

她不敢信,也不愿信。

等她已经完全明白过来,认清了现实。

她顾不上自己的悲伤,而是不敢出声,毫无脾气。

因为她根本不知道如何面对夫家,只好认命般等待命运的一切惩罚。

而她对面的童瑶,则很好示范了……

程式化。

听到弟弟死了。

于是:腿软,弯腰,痛苦面具。

好像全都是这个情境下该发生的事,可是除了演出来的不外乎观众最直接的预判,再没有给人更多的信息和感受了。

另一个对(拉)比(踩)。

同样演落魄打工人。

饭,应该怎么吃?

Sir写过的《星辰大海》,刘涛演一个辛苦赚钱的厂妹,忙到只能蹲在路边吃盒饭。

很多人赞赏过一个细节,说真实。

三两下扒完后,她用筷子戳穿了泡沫饭盒。

因为在那个年代,为了防止商家回收饭盒继续用,很多人吃完会弄坏了再扔掉。

可演技并不是填空题, 填对了正确答案就能拿满分 。

在正确的行为逻辑之后,拼的是状态,是感觉。

如果你再看得细一点,刘涛在往“用力”了演。

为了表现这个角色的狠劲和倔强,她习惯性借用了那套“总攻”演技,用筷子利落一插, 大口嚼着 米饭 ——

但你看,她不管咀嚼得多么大口,始终没有吞咽的动作。

而且剧中时间是90年代,白T恤、卷刘海、假睫毛。

这样一个进城务工的打工妹,看起来比今天的海清还精致——

她是牛仔裤、工作服、简单一扎的马尾。

海清演吃饭。

是这个人的“不在吃饭”

没有用力,没有刻意,关注点完全在别的事情上,吃饭全凭肌肉记忆。

下意识地大口扒,吐骨头,再到吞咽。

整个吃饭的状态又都是完整的。

不悬浮,贴地。

所以生活剧导演爱用,观众也看不腻。

02

观众对海清的印象是什么?

强势、爽朗、精明。

《玉观音》中的霸道女总裁。

《梅花档案》中敢爱敢恨的泼辣小护士。

伶牙利嘴,什么台词都被她说得活灵活现。

在北电读书时,海清的台词是弱项,还戴着牙套的她,只好天天含着石子,半夜在操场上练台词。

操场 另一边,还有操着流利广普的张颂文。

海清真正开始走向“国民”,是从遇上六六开始。

编剧六六写台词出了名的犀利、准确、生动,搭上海清自嘲嘴比脑子快的语速,般配。

《双面胶》是海清的第一个女主角。

一个嗲味十足的上海女人。

怀孕初期,想跟老公深入交流,谁知老公三分钟就想收工。

这段戏,多一分太骚,少一份太木。

而海清就拿捏得刚好, 羞耻又好玩。

用现在的话来说,纯欲风鼻祖了属于是。

《蜗居》。

海清演一个斤斤计较,整日想着买房的主妇,郭海萍。

她对情绪的把握很精准。

武器仍然是台词——知道老公没能力还钱,默默说了三遍,自己还。

再后来,海清进军电影界。

不同于电视剧,电影台词没那么多,角色的内心变化,就靠一个眼神,一次肌肉的抖动。

成也台词,败也台词。

古装戏《赵氏孤儿》,演程婴的妻子。

这可能是海清最滑铁卢的一次——

开场第一句话就无比出戏,语气之凌厉,语速之飞快,就像一个从现代穿越回去的麻辣媳妇。

似乎除了伶牙俐齿和上脸的心机之外,海清没找到塑造人物的着力点。

但如果放到现代片呢?

那就好很多。

2013年,《北京遇上西雅图》。

海清饰演女同,英文流利,气场十足,还能鼓捣冲击钻。

三分钟的吵架戏,被网友大赞:吐字清晰,气场强大,压制了汤唯。

不过说到底,《北京遇上西雅图》是一部爱情轻喜剧,人物线条比较粗,剧情重流畅度,不重挖掘深度。

也就是说,海清的演技是有瓶颈的。

瓶颈以下,她能出彩。

瓶颈以上,超越了世俗的底色,触及到日常生活经验之外的内容,海清就显得有点无所适从。

所以提起海清,大家的第一反应不是“演技”。

(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热搜上,大家又“发现”了海清的演技)

仍然是 国民媳妇

这类角色的特点,就是汇集市井小人物的悲与喜,供大家议论和共情,作为释放生活压力的一个出口。

在《双面胶》和《蜗居》后,海清非常得心应手地延续着这条戏路。

《心术》《媳妇的美好年代》《抹布女也有春天》……

乃至近年的 《小别离》 《小欢喜》 《安家》。

海清的演技需要吹爆吗?

Sir的回答是:不。

但与其说是海清不值得,不如说是——

吹不吹爆,重要吗?

03

戏路狭窄,渐入瓶颈。

海清比外人意识得更早。

2017年,林超贤筹备《红海行动》, 开拍前一个星期,还没找到合适的女演员。

或者说,在这部“男人戏”中,没有成熟的女演员,愿意吃力不讨好地演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

但制片人找到海清时,她一口答应了。

对表演,海清确实不怕苦。

可尽管提前了一个多月到当地体验生活,她演的战地记者夏楠,还是让人出戏。

以至于提起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能有很多记忆点,却总会忽略了,海清才是这部电影的女一号。

电影中,倒是另外一位酷姐蒋璐霞让人眼前一亮。

这是海清——

她的演技有短板。

她要挑战短板。

她挑战失败……

但你以为这就结束了?

今年,海清因为《心居》的演技又火了,看似退回到“国民媳妇”的安全区。

但其实这个看上去精明世俗的小女人。

有着比我们想不到的心气。

2019年,FIRST青年电影展上,海清激情发言:

说一句实话,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是被动的。市场、题材各种局限常常让我们远离一些优秀的作品,甚至从创意之初就把我们隔离在外。

我们希望有机会跟优秀的导演、团队合作,塑造出经典的角色,这是我们的野心,也是每个演员的野心......

我们一定会比胡歌便宜,也一样好用,希望大家给我更多机会。

很快引来嘲讽。

许多人说她一方面卖惨,一方面资源好到爆,那一年……几部戏都在等着要上。

而且类型同质化。

——你为什么吃着红利,又在抱怨中年女演员角色单一的困境呢?

但是今天回头看。

与其说海清是得了便宜卖乖,不如说她在喊话:

导演们看看我,我不是只能演“国民媳妇”。

就在2019年底,海清看到了导演李睿珺的剧本。

“这个安静朴实的剧本,我第一次就看哭了”。

她非常肯定这是她要演的戏,哪怕更辛苦,片酬更低,还有可能翻车——

一个她从来没有尝试的农妇角色。

为了进入角色,海清花了十个月时间,生活在拍戏的张掖农村。

刚进去,一句方言都听不懂,小动物见了都躲她,但到了杀青时,羊已经把她当成了自己人。

《隐入尘烟》,是疫情时代,唯一一部入围柏林电影节的华语电影。

Sir今年最期待的国产片之一。

海清饰演的贵英,有着隐秘的残疾——小便失禁,无法生育。

海清一度不知道应该怎么演。

直到她看见,一位常年风湿的老奶奶,发现她的脚是打直的,手也是一直抖的,她就每天开拍前都去快走六公里,走到腿不行,让自己进入状态。

当一个女演员,敢这样“不美”地呈现在镜头前,也不去在意因为拍戏而生的皱纹,那么她的突破,已经完成了一半。

虽然从预告片看,海清的扮相够土了。

但是面对非职业的对手演员,海清在电影中是否还是会显得有表演痕迹,被反衬得不接地气呢?

我们只有等上映之后才能判断。

但是能有自省,能够去尝试,不害怕失败。

就凭这点,我们谁也不能用“国民媳妇”框定海清。

是的,谁也不能。

1997年,海清参加北电艺考,当时在校门口,碰到了十六岁的冰冰。

海清妈妈惊了,说了句:

“这个女孩好漂亮哦,她进去的话,那没得你混的。”

海清一直知道,要不是碰上改革,早一年考,那铁定是考不进的。

96级那个明星班,全都是帅哥美女,出过陈坤、 黄晓明、小燕子。

颜值不顶尖,演技也不顶尖。

海清认。

但她心底一定也暗暗不认。

不然在妈妈劝退的一番话,在同学的对比之下,在几番不成功的尝试过后,她大概早放弃了,也没有我们今天看见的海清。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

我们今天总喜欢吹爆。

YYDS、你永远可以相信、天选之子/女……

因为现实或许太难了,我们无力去挑战,也承受不了失败的成本。

于 是也愈发崇拜那些傲立顶峰,(仿佛)一步到位的成功。

但是Sir永远愿意多看一眼平凡中的拧巴和较劲。

从那里你能辨认出熟悉的“就是就是”,也能听到心里那一句小声的“就不是”。

这样的演员你不需要吹爆。

只需要,走着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