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王楠】3月22日,在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主办的“第二届全球6G技术大会—6G愿景与技术需求论坛”上,专家普遍预测,6G将在2030年左右实现商用。
“总体来看6G还处于预言的阶段,移动通信十年发展一代,2020年进入到5G,2030年有望进入到6G。” 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刘韵洁说。
相比5G,6G的内涵将远超通信范畴,可以提供极致性能,并在关键性能指标上取得重大飞跃。
今年1月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前瞻布局第六代移动通信(6G)网络技术储备,加大6G技术研发支持力度,积极参与推动6G国际标准化工作。
对此,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易芝玲表示,未来3-5年将成为6G潜在关键技术的窗口期,是抢占通信领域技术制高点和培育产业基础的关键。
对于未来的应用场景,业内专家认为,6G的应用将远超通信范畴,除了弥补5G规模化应用的不足,还将推动万物互联等既有场景进一步成熟,拓展全息通信、多维感官互联、智慧感知、元宇宙等新应用场景。
“通过泛在的智能和感知技术,未来6G会支持更多细分的应用场景,比如发展交互式全息,全息物体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类似实体之间的直接交互;通过全身传感器收集身体数据虚拟出一个数字孪生人;在视觉和听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拓展出触觉、味觉的通感互联;元宇宙将进一步成为可能,实现真实物理世界与虚拟数字世界的深度融合,打造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全新世界。”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未来研究院院长崔春风说。
尽管业界普遍预测6G计划在2030年左右实现商用,但业内有观点认为5G技术尚未真正普及,6G落地言之尚早,
中国电信研究院移动与终端技术研究所所长王庆扬强调,目前5G在行业应用方面仍然在摸索和推进,最大的收获是增进了行业和产业间的相互了解,建立了初步的商业模式,产生了初步的规模效应。未来制定6G标准之前,需要思考6G在网络架构上如何满足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则指出,作为2030年后智能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撑技术,追求覆盖、带宽、时延等单一技术指标跨越的传统路径已不适用。6G必须探索和开拓多目标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新范式,如技术性能、成本投资、能源消耗、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效率。
“6G的愿景和潜在技术很多,现在一年的流量在6G时代将是每天的流量。”中国电信首席专家、贝尔实验室院士毕奇提到,如何将真正有商业价值的6G愿景甄别出来,加快相关关键技术的研发,使其能在6G期间付之于实际部署,将是未来几年科研的重要任务。
对此,科技部副部长相里斌称,目前6G移动通信处于孕育的初期,愿景需求尚未确定,关键技术未形成产业界共识,相关研究正处在百家争鸣的阶段。6G技术学术研究走向产业愿景需要一个过程,2022年是这个过程的关键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