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盛装》《人世间》《我们的婚姻》等剧热播,国剧中的中年女演员又开始被拿出来讨论。
与此同时,另外一条消息是,演员海清主演的影片《隐入尘烟》入围了柏林电影节。转型的另一面,也有观众觉得她的表演节奏不适合文艺片。
这些年来,国剧的中年女演员们所饰演的角色类型已经慢慢固化,一方面是由于大众反馈中对角色本身的固化想象,一方面是由于中年女演员自身与角色容易融为一体、自成一派。
在如今的国剧市场中,典型如“贤妻良母”刘涛、“霸道总裁”陈数、独立女性中的“冷感女神”宋佳、不管对方说什么总有金句反驳的白百何、以及永远在事业感情或家庭一线努力的蒋欣,这几类基本可以囊括“中女”角色的大半壁江山。
当然,也因此,市场的刻板印象随之而来。比如刘涛代言的是家庭净水器和奶粉,宋佳代言的是巴黎欧莱雅,蒋欣代言的是速食燕麦片等等。
但这浑然天成的一体化形象是如何形成的,咱今天就来好好品鉴一番。
01三大类中年女性,一副市场图鉴
要说最典型的“中女”角色,首当其冲的就是“国民媳妇”。毕竟,家庭伦理剧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来电视观众的心头爱。
家庭伦理剧早期最爱拍的是婆媳矛盾,而著名导演滕华涛拍摄的第一部家庭伦理剧《双面胶》是当时同类剧集中的佼佼者,主演是海清。当时她演的是一位泼辣、斤斤计较的麻辣媳妇,但这种媳妇哪能赢得当时电视观众的心?
《媳妇的美好时代》
好在她又演了一部《媳妇的美好时代》,智慧、亲民,加上海清本身带点婴儿肥的脸蛋,爸爸妈妈舅舅姥爷谁见谁爱,终于为她打下了“国民媳妇”的烙印。后来她转了各种戏路水花都不大,直到和黄磊合作的“小系列”开播,爸爸妈妈舅舅姥爷才终于安了心:咱媳妇儿回来了。
相比起来,刘涛的地位在电视观众心中那是稳健许多。从出道开始的《外来媳妇本地郎》,到后来息影回家相夫教子,总有人说她是个好媳妇。面相上来看,浓眉、高颧骨,也是传统面相中勤劳能干的样子。
《外来媳妇本地郎》
如果说这还不够,咱可以想想,刘涛复出后不久的新戏就叫做《贤妻》,并且当时为了宣传新戏她还发了长文讲述丈夫失意时自己不离不弃的过往,这基本上彻底让她成了“国民媳妇”。后来的综艺《亲爱的客栈》夫妇一起上阵,可不就是妥妥的人设加成?
《贤妻》
除了经典角色“贤妻良母”外,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代最爱的还得是独立女性来的。白领阶层的独立女性角色这里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宋佳、袁泉为代表的冷感精英型文艺中女,二是以白百何为代表的、嘴里永远不缺词儿的普通高知,三是以蒋欣为代表的、从小镇做题家跃升小康阶层的实干家。
宋佳的冷感气质看了都说绝。窄眼皮、小方脸、颧骨也挺高,整个张脸透露出一股女性中少有的“英气”,不说话的时候显得特别清冷。但张嘴说话后,加上她的北方口音,显得特别胸有成竹。
前一段儿《盛装》在播时,很多网友把宋佳饰演的时尚杂志主编比做“北方的顾里”。小娱觉得不仅如此,那还必须得是“升级版顾里”。
如果被背叛,顾里可能马上要浇红酒了,但“升级版顾里”可不仅是浇你红酒这么简单,她看起来像是那种可以用魅力让你的朋友圈子都背叛你的角色,完了再优雅的用红酒文明的和你干杯,可能顺便再聊聊杂志选题。
宋佳说白了就是知性飒姐,袁泉虽和她有相似的“英气”,但袁泉的语气和声线都显得更为温柔,也显得更有仙气,像是会随时隐退的那类文艺飒姐,“别惹姐,惹急了姐可以什么都不在乎马上离场,姐有充实的内心。”
再来说说“小妞”角色的代表性人物白百何,那可真是在哪儿都有一张伶牙俐齿的嘴。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和浓眉大眼塑造了她早期的“小妞”形象。其实说起来《北辙南辕》中蓝盈莹的形象也很“小妞”,但南方口音、更细的声线以及扁平化的五官都让她没有“白姐版小妞”那么“带感”。
后来白姐即便是不再演“小妞”了,在新剧《我们的婚姻》中她已经升级成了一位妈妈,也逃不过每天和丈夫唇枪舌战八百句,并且句句在理。
不妨给广大男性朋友们一个忠告,不要轻易和她们开启争执,即便你有黄磊那插科打诨的碎嘴,也讲不过白百何的金句小嘴,万一还整的家庭不和睦就不好了。
“努力实干家”蒋欣在《我们的婚姻》中也一定不能缺,因为我们的社会需要实干家。
蒋欣的眼睛特别好看,当初她演《欢天喜地七仙女》时眼神特别具备少女的灵动。但灵动的另一面也有可能是“工于心计”“步步为营”。
从亲历亲为要抓住皇上心的华妃、到《小舍得》里“鸡娃妈妈”的代表人物,再到新剧里只有事业、时刻紧绷的女强人,蒋欣已经把实干贯彻到了底。这几类角色都共同的有一些无法摆脱的“小镇做题家”色彩,她对社会规则的运用非常娴熟,且一定要赢。你要问为啥?因为不努力皇冠会掉。
没想到堂堂华妃兜了一圈居然是回到了现实主义的深渊。
再有一类角色类型就是“女版霸道总裁”,这种角色陈数驾驭的比较妥贴。小脸、五官标志、眼角上扬带点“凶气”,《完美关系》里,就算家庭失意也耽误不了她在职场上做决策,必须雷厉风行。套装一穿,真有点高攀不上。
贤妻良母、普通白领阶层独立女性、霸总,这三大类基本涵盖了目前“中女”的角色类型,你要说转型嘛,也有“中女”在尝试别的角色类型,但大家可以想想,如果让刘涛去演宁静能演的角色,会不会觉得奇怪?
02
戏路难拓、标签难甩
前面已经说了,海清重回爸妈舅舅姥爷的怀抱是以新时代的妈妈和妻子角色。但她本人其实不希望自己戏路固化。在那个著名的First影展发言中,她已经非常清晰的表达了自己及周边“中女”遇到的困境。
可能市场有点“开了窍”。后来海清在《甜蜜》中演了职场女强人,刘涛在《星辰大海》中演了吃苦能干、摸爬滚打来的成功创业者。
能看到,海清的《甜蜜》播的平平无奇,刘涛的《星辰大海》倒是依旧很受中老年观众的欢迎。这说明了“贤妻良母”可以是吃苦又能干的坎坷创业者,但不太能是都市女强人,类型与类型之间的壁垒好像有点高。
反而《星辰大海》又给了“贤妻良母”刘涛一个助推,爸爸妈妈舅舅姥爷又说了:咱们涛儿真好,就需要这样的角色持家。
这种迎合说是无意也好、有意也罢,高国民度总归不是一件坏事。倒是海清,可能真不愿当“国民媳妇”了,她在新片《隐入尘烟》的形象饰演的是妥妥的社会边缘人物。
从主流走向非主流,有人赞誉、有人觉得她的表演节奏不适合文艺片,演好了是可遇不可求、没演好的话日后转型会更难。
相比起来,在看似不同的角色中游刃有余的孙俪好像自由度高一些。她和蒋欣是类似的实干家。但细品会发现,孙俪拿的都是智慧大女主剧本。
从《甄嬛传》后她的身上就开始流淌着一股“智慧血液”,“福气脸”绵延在各种剧中。《那年花开月正圆》中颇具商业头脑的周莹、《安家》中有办法应对各种客户的金牌店长,《理想之城》中一直被破格提拔的造价师,喊孙俪一声“万能膏药”不知道她会答应吗?
孙俪有演技,所以才能是“万能膏药”。这块膏药,经常会让小娱在租房的时候想到她、看到不解恨的情节时她的脸也跳出来、迟迟考不上造价师证的朋友也对她日思夜想。娶了孙老师真是邓超的福气。
大家对嬛嬛的要求比对华妃的高,就算她演弱者,也被寄予咸鱼大翻身的厚望,不翻身那就是一个大写的失望。
与之相似的是白百何。《门锁》里她难得的演了“弱者”,大家不接受,猥琐男上来的第一件事不应该是先挨上咱白姐的一个耳光吗?怎么还被好几个人害成这样?白姐,你要是被绑架了就眨眨眼。
《我们的婚姻》里她倒是重回了那种口齿伶俐、办法也多的独立女性,待播新剧《欢迎光临》里她的角色简介也是“泼辣直爽、犀利洒脱”,这才是咱期待看到的白姐。
早些年一直有人拿王珞丹跟白姐比,俩人戏路也确实挺相似。但王珞丹的伶牙俐齿背后一定有点柔软的、渴求的东西,白姐则是那种无论何时都要先占领唾沫星子的高地再说的狠角色。
再说到陈数。近几年来根植人心的不是《完美关系》中的美女总裁、就是像《峰爆》中的女性领导形象。
《峰爆》
如果让宁静来演,也许能看到“一身正气”的形象里会有点俏皮,但陈数在对公时,只会用大红唇向你抛出铿锵有力的做事信条。
在这种逐步形成的事实与想象中,还有多少人会把孙俪和《屋顶上的绿宝石》中的恋爱少女、蒋欣和当年的“四仙女”联想到一起?
03市场的刻板期待
不仅是观众在每个类型中都选出了自己的“最佳中女”,市场和品牌也承袭了这种想象。
最近小娱经常看到家庭净水器的广告,代言人正是“国民媳妇”刘涛。这种产品,咱们涛姐现身说法就是最好的广告,什么都没说,但又仿佛什么都说了:我也用,货比三家过,真的不错。
类似的代言还有母婴app、全屋吊顶品牌、三全食品等,“国民媳妇”都推荐了,不得多关注关注?
但正如白百何很难符合“贤妻良母”的角色气质一般,如果是她来代言全屋吊顶或是家用净水器,似乎总有种吵架吵赢了大发慈悲要给品牌点甜头的感觉。
纵观白姐之前代言过的品牌,有香奈儿和伊丽莎白雅顿等,对用户品味都比较看中,这实际上和白姐这种针砭时弊的角色形象重合度很高。
而蒋欣的实干家形象吸引来的品牌似乎并不利于她树立在此之外的人设。她最近的新代言是一款燕麦片,实不相瞒,这款燕麦片正是身为打工人的小娱本人每天早上起来的速食早餐。换了别人代言小娱也会买的。
相比起来,同为实干家的孙俪代言的是意大利时装品牌、老庙黄金品牌,大家会觉得一向优秀的嬛嬛在选择这些品类时一定是有所过滤、择优录用的吧?毕竟,打工人都向往看到一个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和目前相差无几的自己。
再看宋佳、袁泉,代言品类也多为“气质褂”的时装、护肤品牌,品牌方小心翼翼的维护形象,但也越来越亲民化。
宋佳、袁泉也有相应的“仙女下凡”之痕迹,《小舍得》里宋佳开始第一次演普通妈妈,袁泉在新剧《相逢时节》中不仅离异了、也是经历过很多苦日子才一步步走到独立,相比《我的前半生》明显更“去精英化”。
也不知道品牌和代言人之间的这种对应,是商量好的还是无意的巧合?
再有就是“霸总”陈数代言的老凤祥和燕窝产品,没点财富自由咱可买不起。
这样一来,在品牌的选择中也能看到贤妻良母、几种细分的白领女性以及霸总这三大类典型“中女”角色。侧面透露出来的是女性角色依旧如前的匮乏,虽然独立女性越来越被国剧看中,但具体谈及个体角色时,逃不脱刻板印象、大众对这些角色缺乏更深的解读和共情、标签化也仍然明显,追风口的嫌疑大于认真塑造人物。
“中女”角色外,基本只剩下“少女”,高龄女性的角色有一个算一个,更是匮乏。戏谑过后,咱是不是该认真想想,是风口把女性题材搬上了浪尖、还是时代真需要做出点不一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