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9月第7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举行期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外媒记者报道称,一部名叫《正发生》的法国堕胎题材影片在放映时因“堕胎情节尺度过大”引起观众心理不适。

结果导致一位影评人当场晕倒被送往医院。

堕胎题材电影尺度过大致影评人晕倒

让人没想到的是,紧接着,这部片在当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中拿下了最佳影片(金狮奖)

电影《正发生》获奖情况

影片自身所受到的种种褒赞与观者的不适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我对这部片子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最近抽空看完之后,终于理解了出现以上这些现象的原因——

它好的地方在于,它太真实了;

它令人不适的地方在于,它太痛了;

在这两点的综合作用下,影片如同海报上的女主角所流露出的锋芒眼神一般,狠狠扎进所有人的内心。

《正发生》

当女性对子宫失去“自控权”

这部电影改编自法国作家安妮·艾诺的一段真实的人生经历:年轻时,一次对她造成巨大生理、心理创伤的堕胎。

需要理解的一点是,不同于当今我们所理解的人工流产。

影片中的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当时,法国的法律上明确禁止“堕胎”行为。

也就是说,一位女性在怀孕之后,除非需要自然流产的情况,否则必须要把孩子生下来。

一旦主动选择堕胎,就意味着违法了法律,实施和辅助堕胎行为的所有人都要一同承受牢狱之灾。

在这样一个前提条件之下,一次舞会上,“荷尔蒙的作祟”让女主角安妮与男同学发生了性行为。

事后,她发现自己迟迟没来月经。

直到去医院进行检查后——安妮收到了一张《怀孕证明》。

眼前,正在上大学的安妮处在最好的年纪,正是好好学习的时候,她爱好文学,喜欢写作,成绩优异;

往远了说,在往后的人生计划里,比起「成为母亲」,她更渴望的是对事业的追求,对梦想的追求,以及对自我的追求。

这种时候,突然怀孕了......要把孩子生下来吗?

安妮心里非常清楚,如果现在选择生下这个孩子,必然会影响她的大好前途和今后的整个人生。

用她的话来说:“有一天我会要个孩子的,但不是以我整个人生为代价,那样的话我会恨那个孩子一辈子的,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爱他。”

所以——现在,绝对不行。

自此,安妮在心里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必须堕胎。即便冒着生命危险和坐牢的风险,也不能让丧失对于自我生活的掌控权。

然而,接下来,事情的演变却远远超出了她所预料的那样简单。

当一个女孩决定堕胎

当安妮决定堕胎之后,身为女性的她,逐渐感受到了「藏匿在社会各个角落的男权压迫」「女性真正所面临的困境」

首先是让她怀孕的男友。

先天的生理差异决定了男性在这件事情上永远无法对女性感同身受。

面对安妮怀孕,男友表现出了事不关己的态度。

爽完之后,这个男人用一句“我能怎么办,我又不是医生”迅速脱身,把难题留给安妮独自面对。

其次,是一个在学校与安妮搭讪的男人。

起初,她以为这个看似靠谱的朋友可以帮她找到能够愿意给自己堕胎的医生,没想到对方从头到尾接近她都是带着“目的性”的。

他根本不关心她怎么样,只在乎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饭后,男人提出想要与安妮发生性行为的想法,理由是:“你都怀孕了,我们不会有什么的。”

包括那个先前答应帮她堕胎的男医生,也不例外。

在安妮诉说了自己想要继续学习、必须堕胎的“不得已”之后,这位男医生给她开了一种药,告诉她是用来堕胎的药。

实际上,安妮后来从另外一位医生那儿得知,这种名叫“雌二醇”的药不仅没有堕胎的作用,反而是用来保胎的。

那位男医生骗了她,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不是一种女人自己的选择”,索性直接替她做出了选择。

由此可见,在整部电影里,男性角色要么处于「缺位」的状态,要么站在女性的「对立面」。

归根到底,这不是遇到一两个渣男的问题,而是一种系统性的压迫。

与此同时,影片的时间线依照女主的怀孕周数向前推进,随着胎儿在肚子里的不断生长,越发强烈的压迫感也在向观众袭来。

屡次求助失败之后,安妮决定不再依靠男人,而是自己想办法堕胎。

基于此,电影后半段出现了三段“尺度极大”的戏,也就是女主角的三次堕胎经过(前两次失败了)。

尽管导演为了减少对女性身体的剥削,采用了相对克制的方式,用大量的面部特写去呈现这三场戏里的堕胎感受。

但透过画面,同为女性的我依然能够清晰地感知到那种“女性之痛”。

第一次,依照医生的叮嘱,安妮在家给自己注射药物,然后偷偷拿来了母亲的毛衣针,消毒后捅入下体,试图引产。

但由于医生给她的药不是堕胎药,而是保胎药。

相当于白受罪一场,不仅没有成功流产,反而将子宫粘膜刮伤了。

第二次,她又找到了另一位医生。这次,单是手术前的一句“警告”便足以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这位女医生告诉她:“这些墙太薄了,不准发出声响或者喊叫,否则我就会停下来。”

为了能顺利堕胎,整个手术过程即使再痛,安妮也强忍着一声不吭。直到最后,大概是痛得实在忍不住了,她又一次仰起头对着天花板,发出惨叫声......

只可惜,由于体质原因,手术还是失败了。

最后一次,安妮不顾医生的提醒,执意选择再次进行手术。

术后,从医生家出来的那一刻,她痛得双腿无力,一下子没站稳,下一秒就倒在了路边的椅子上。

晚上回到家,更是痛得在床上来回打滚,尖叫,捶墙......

感觉到胎儿马上要从下体排出的那一刻,安妮扶着墙冲进厕所。

直到听见一个东西从身体滑出、坠入马桶的声音,这才松了一口气。

回到房间时,安妮下体依旧在流血,最后,影片在她昏迷后被送往医院的过程中走向结尾。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到达医院后,医生诊断其为自然流产,也就是说,她无需承担堕胎的法律责任,终于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了。

但别忘了,这个「重新开始」是用一次又一次痛苦换来的。

况且,这样的痛苦不是个例,它可能会发生在每一位拥有子宫的女性身上。

看着它正发生,不愿它继续发生

和女主安妮一样,时至今日,有很多女孩早已有了“自我意识”的觉醒。

她们意识到女性也是有欲望的,意识到自己可以不再是“被动接受”的一方。

但同时,生理上的差异决定了——

相较于男性,在满足欲望的过程中,女性不得不承受更大的风险,最直接的坏结果就是怀孕。

因此,在我看来,所有女性都该去看看这部电影。

女主在用自己的“痛”告诉每一位女孩,无论如何,做好保护措施永远是第一位。

巧的是,就在昨晚我写这篇文的时候,朋友发来微信消息告诉我:

她在发生性行为的时候抱着侥幸心理没有使用安全套,事后开始害怕,询问我该如何补救。

这让我想到了新闻里不止一次出现的,关于“女孩多次流产”的报道。

这样一个“小插曲”的出现,也让我更加确定了把这部片分享给大家的必要性。

图源:网络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部电影的存在,仅仅只是为了给在座的所有女性一个「提醒」,让我们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吗?

我觉得是,但也不止是。

正如片中的那段对话,当安妮觉得自己可以开始新生活的时候,她前去找老师,希望能补上之前落下的功课。

老师问安妮:“你之前病了?”

安妮答道:“是的,一种只会攻击女人的病,把她们变成家庭主妇的病。”

一句话,道破了这部片的核心——它谈的不止是女性在身体方面的自我保护,更是在谈女性的权利。

再往开了说:

女性应该拥有性的权利,而不是成为取悦男性的工具;

女性应该拥有生育与否的权利,而不是成为行走的生育机器;

女性应该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和选择工作的权利,而不是只能在家做家务、带孩子;

......

今天,我们没有因为生下来是女孩而被卖掉、能够自由地去读书、做自己想做的工作,穿自己喜欢衣服......

我们过着比电影中的女性们更平等、更有人性的生活。

是因为这些年来有曾经受到过压迫、丧失过平等权利的她们,在为我们争取,为我们付出努力。

而这,也正是今天的我们要关注女性的权益,要去为比我们弱势的女性发声的原因。

我们不能忘记痛苦——

“我宁可痛苦,我不要麻木,我不要我什么都不知道,然后我就很满足。”

图源:央视访谈节目《半边天》之《我叫刘小样》

一位关中平原农村女性的心声

看完女主角安妮的经历,你的感受是什么?

作者:穴鸟

插图:麻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