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氢能产业蓬勃兴起,今年我国也首次将氢能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发展氢能有利于加快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对新时代能源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前召开的“2019氢能产业发展创新峰会”上,与会专家强调。事实上,我国早已重视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都已经将其确定为重要内容,目前长三角、珠三角、武汉等地区和城市已经纷纷出台氢能产业规划,启动园区和项目建设等。“我国氢能产业发展集结号已经发出,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将在10年内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与会专家表示。
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10年红利期将到来
推广氢能是实现《巴黎协定》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2017年末,国际氢能委员会发布氢能发展报告称,在2050年内,氢能将创造2.5万亿美元的价值,承担全球18%的能源需求。”华软资本管理集团的产业基金合伙人孙斌在会上说,目前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氢能产业园和各种发展规划,预计到2030年能够提供1000万——1500万辆燃料电池乘用车及50万辆燃料电池卡车所使用的氢气。预计到2050年,氢能需求将是目前的十几倍,在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前提下,能源需求的18%将实现氢能源化。
随着世界范围内氢能产业蓬勃发展,我国氢能也进入了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自2017年以来,我国氢能在关键技术、产业规模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许多地区率先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实现了小规模的产业链应用示范。”孙斌表示,今年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多地随之抢跑布局,地方发展氢能的速度远超预期。截至目前,国内已经有30多个城市发布了相关措施,多家上市公司表态将继续加大氢能布局。
“我国氢能产业的10年红利期将逐步到来。”孙斌认为,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将在10年内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到2030年,我国氢能产业有望达到万亿水平,到2050年将达到4万亿,整个行业呈现加速成长趋势。”
燃料电池汽车或成下一个蓝海
当前,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最主要的应用场景。孙斌表示,氢能开发与利用技术,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国际上对氢能持比较乐观的态度,日本、韩国直接提出建设氢能社会,其中率先得到发展的就是氢能汽车领域。”中通客车副总经理囤金军介绍。今年我国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相应增加了城市停车场加氢站等设施建设内容。在孙斌看来,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级的氢能开发和氢燃料电池产业正在形成。
我国燃料电池已经有一些示范运营。“去年开始,我国燃料电池产业迎来发展热潮,许多地方政府及企业认为氢燃料汽车将成为下一个蓝海,纷纷加快布局、应用步伐。”囤金军表示,在行业整体趋热的同时,其大批量、产业化推广还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整车的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以及环境适应性问题有待破解,整车的标准化、模块化和工程化设计问题同样需要解决,有别于常规车的标准化生产工艺还有待建立,提高整车经济性也是需要重点研发的课题等。
“特别是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有待进一步明确。”囤金军说:“燃料电池汽车体量不大,目前市场应用车型以客车和货车为主,客车主要是公交车,货车也主要依赖政策倾斜。”燃料电池汽车并不适用所有的车型,要加大经济性分析,为其商业化指引方向。
有待攻破基础、核心技术
“我国氢能产业确实前景广阔,但挑战也巨大。作为投资者,既满怀期待,又担心‘踩雷’。”中车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溥如是说。整体来看,从制氢、运氢到储氢等,氢能产业链很长,很多方面还有短板,很多技术上的难关还没有突破。对此,孙斌表示认同。他说:“我国氢能产业有巨大的投资机会,分布在产业的上游、中游、下游环节。目前来看,上、中、下游产业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每一个环节都有很高的技术壁垒和技术难点,亟待逐个攻克。”
“因此,无论是投资者还是产业发展者,应该更多地关注氢能产业的一些瓶颈因素和短板。希望投资界、产业界加大对氢能产业基础、核心技术的研究,不然老跟在别人后面走,对产业发展势必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为此,刘溥强烈建议,各方应携手共进,加快建立完备的产业链,共同打造强大的氢能产业。“氢能产业万亿级的市场需要产业和金融双轮驱动模式,发挥投资组合产业的产业链协同优势和规模优势。”孙斌强调。
另外,刘溥还建议,氢能产业的持续发展壮大,需要不断拓展其应用场景,创新其产业模式。“产业培育初期的成本非常高,技术相对不够成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希望各种客户都给予一定的包容。”刘溥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