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一座创业之城,哪怕是已经成功的企业,也坚守在创业、打拼途中,我觉得设立奖项的初心是鼓励大家寻求更高质量的发展之路。”4月17日,斯坦德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永锟在团深圳市委、深圳市青联主办的深圳高质量发展青春行动大会暨青年发展型城市“高质量发展年”启动仪式上如是说。
(资料图)
这一天,他与另29名青年企业家分获2022年“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和“深圳市新锐青年企业家”荣誉,并一起见证了“深圳高质量发展青春行动十项举措”和“110件深圳青年民生实事”的发布。
十项举措围绕招商引资、招青引智、创新创业支持、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等解青年创业者燃眉之困,民生实事则覆盖住房、教育、心理和交友等与青年密切相关的各领域。
而这正是深圳共青团系统今年的重头戏。
春来万象新,岁首早谋耕。兔年首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即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此后深圳市委、市政府迅速部署高质量发展工作。紧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主线,团深圳市委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思考如何引领深圳青年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为深圳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青春贡献。
作为青春之城,深圳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2.5岁,14岁至35岁的青年人口超过800万人,不论是企业家、创业者,还是各行各业的奋斗者,主体都是青年。青年理应成为排头兵、主力军、先行者,在深圳高质量发展中挺膺担当。
王永锟认为,服务高质量发展实际反映了每个青年的心声,“每个企业也好,青年也好,都要思考做的事情是否有意义,是否能带来乐趣,是否给这个社会提供了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让这个城市变得更好。”
王永锟直言,正是在这样的心态和累积之上,青年和企业才能够不断超越昨天的自己,深圳也才能因此不断超越过去。
2022年“深圳市新锐青年企业家”获得者、前海随身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郭玮强对此也有同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决心。青年人必须有敢于创新、敢于失败的决心,愿意把青春放在自己最有心去做的事情上,这样也才能助力深圳实现高质量发展。”郭玮强说。
几乎所有青年创业者都认为,从全国范围来看,深圳市场营商环境优质,对青年亦十分友好。
“我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刚来深圳创业时,因深港两地制度差异,还有些水土不服。但包括前海管理局、团深圳市委,以及深圳人社、科创、税务、法务等各个部门,都非常用心地帮我们解决不同问题,大幅度加快了我们企业在产品落地、产业转化等方面的速度。”郭玮强说。
2022年“深圳市新锐青年企业家”获得者、深圳点猫科技有限公司CEO李天驰是从欧洲回到深圳的“海归”创业者。在他看来,深圳有着十分优质的市场营商环境,“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非常好”。王永锟也认为,深圳在人才引进方面的举措正为青年企业家带来福祉,“深圳已然聚集了一大批人才”。
但青年们在创业中并非没有困局。“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还是找人才、找资金和找企业发展方向。”王永锟说。
李天驰也坦言,对于中小型创新型企业而言,缺乏应用场景是常见的痛点。
“创新型企业跟传统企业不一样,传统企业通常本身就有客源,但对创新型企业而言,很多时候一款产品不一定有很好的市场和用户,有时需要政府搭台牵线,才能找到很好的应用场景。”李天驰说。
“创业创新是深圳基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深圳青年的创新动力强,其力量不仅惠及深圳自身,甚至还具有辐射效应。但在过程中,青年企业家往往会遇到五种类型的困难。”龚晓峰直言。
“第一是方向问题,现在机会太多了;第二是定位问题,这决定了其以后的地位,定位不准会导致地位不稳;第三是年轻人经验相对较少,特别是做大后,容易出现不懂管理、市场和政府的现象;第四是当下正经历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技术更新快、产品周期短,如果没法推向市场,可能一款产品刚出来就面临被淘汰。此外,高端人才支撑不足也是青年创业者经常面临的困境。”龚晓峰说。
青年们亟须解决的难题,也引起了团深圳市委的高度重视。在经过扎实调研后,专门针对解决深圳青年企业家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在此次仪式中制定出台“深圳高质量发展青春行动十项举措”(下称“十项举措”)。
记者注意到,这十项举措都很“硬核”,在招商引资、招青引智、创新创业等关键领域都拿出了务实举措。具体包括:
一是举办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青年发展型城市分论坛。探索青年和深圳融合发展路径,聚焦城市提供高品质服务、青年建功高质量发展,发布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深圳倡议”。广泛推介深圳教育、安居、就业、创业等各领域惠及青年的政策举措,为深圳高质量发展集聚青年英才。
二是举办首届深圳青年全球招商大会。聚焦“20+8”产业集群,集中展示深圳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和一流营商环境,邀请全球优秀青年企业家及其企业落户深圳,与深圳共享机遇、相互成就、共同成长。
三是举办大湾区青年企业家高峰论坛。围绕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企业家交流合作,搭建企业跨城沟通平台,扩容港澳青年在深实习、创业项目,助力大湾区青年和青年企业家更好地融入国家战略发展大局。
四是建设河套青年创新创业梦工场。复制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模式,在河套也建设梦工场,提供青年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围绕人工智能、物联网、医药科技等新兴领域支持青年发展。
五是打造深圳青年创业金融服务中心。联合深圳银保监局打造11家青年创业金融服务中心、成立20支青年金融服务辅导员队伍,推出100个青年金融服务项目,为青年创业者提供青春e贷、小微生意支持计划、奋斗无忧意外保险等金融服务。
六是实施乡村振兴青春行动。广泛动员深圳青年下乡帮扶、返乡实践,围绕农业科技创新、乡村产业振兴作出青春贡献。办好“领头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训班,提升农村青年兴乡技能。升级“鹏城会亲”“手拉手”等公益帮扶品牌,提升深圳对口帮扶地区青少年科学文化素养。
七是实施高质量发展招青引智行动。充分发挥共青团联系高校的渠道优势,对接全市100家重点企业引才需求,赴全国各大高校引进青年高层次人才。联合市人力资源保障局举办青春招聘会,扎实做好青年群体就业服务,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八是推进青年创新创业促进条例立法。建立协调机制,对青年创新创业活动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为其打造开放包容的制度环境。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指导、创新成果宣传等方面作出制度化规定,为青年创业成长提供全链条服务。
九是举办一系列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举办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圳创青春”青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系列赛事,搭建青年创新成果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培育孵化平台。
十是实施“四级千名团干助企行”。组织全市团干部挂点联系服务企业,深入企业宣讲惠企纾困政策,开展“我为青企找市场”“青企出海”等行动,帮助企业找市场、找渠道,协助解决企业困难问题。
“作为广大青年企业家的‘娘家人’,共青团组织将进一步加强与各有关单位的联系合作,不断优化服务和完善服务体系。同时,积极整合市场、资金等资源,力争为年轻企业家打造一个更为优质的创业环境。”团深圳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觉得十项举措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且都回应了广大深圳青年的切身需求,让我们看到深圳正在不断探索,致力为青年人构建一个更好的成长之路。”王永锟说。
郭玮强也认为,十项举措内容丰富。既搭建平台,又出台政策;既举办论坛,又组织活动,对整个产业生态环境都有助力,也能更好地鼓励企业家勇敢前进。
“做企业的人其实很怕空话、大话、虚话。而这次的十项举措,每一项都可以落地,每一条都有抓手,是我们非常期盼看到的。”李天驰对青年参与深圳高质量发展有了更高期待。
“青年缺什么,我们就应该补什么。我认为这十项举措非常及时,且直指青年企业家创新创业痛点,具有较强针对性。”长期研究产业领域的龚晓峰也称赞道,并以其中提出的“举办首届深圳青年全球招商大会”为例进行解释。
“现在的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形成产业集中发展、集全发展、集聚发展、集约发展的态势,但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全球招商大会这样的举措来延伸产业链、整合上下游和提高附加值,推动其迈向中高端水平,提高全球竞争力。”
龚晓峰认为,十项举措中很多都是在为有梦想、有技术的年轻人搭建平台,助力他们更快解决其单独创新解决不了的问题,促使其把科研成果尽快转化成先进技术和产品,并尽快推向市场,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高质量发展依靠青年,高质量发展服务青年。
事实上,除了这十项举措,深圳近年来在扶持青年发展上可谓不遗余力。除了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团深圳市委还于2022年建立了青年民生实事长效机制,每年推出100件青年民生实事。同年6月,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公布,深圳作为青年发展型城市理念的首倡地成功入选。
就在举行此次深圳高质量发展青春行动大会的同时,团深圳市委正式启动了青年发展型城市“高质量发展年”,并发布110件深圳青年民生实事,其中联动各党政职能部门推出的10项青年民生实事重点项目,涵盖基础教育学位、住房安居、就业实习、身心健康、婚恋交友等方面。
比如,联合市住房建设局全年面向人才配售住房1.2万套,为1万名来深求职应届毕业生提供7天免费住宿、就业帮助及城市融入。
联合市委台办、前海管理局开展港澳台青年来深实习帮扶行动,募集3000个就业见习岗位,开展系列港澳青年专场招聘会,并为全国来深大学生开发5000个就业见习岗位。
联合市直机关工委、市妇联全年举办户外拓展、踏青野炊等青年交友活动350场,举办“龙凤大典”等集体婚礼活动,服务青年3万人次,为青年实实在在解决身边的烦心事、操心事、困难事。
升级打造市级12355青少年心理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全年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3万人次。
“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核心就看青年,青年的创新创业得到实现,这个城市的未来一定会非常美好。深圳的城市文化包容,是一座不排外的城市,在政策上更是有非常多扶持青年实现创新的措施。在我眼里,这里就是青年最好的发展土壤,青年理应为深圳实现高质量发展作贡献。”李天驰认为,在深圳,青春与城市从来都是一场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