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如何创新扶持“专精特新”,深圳监管部门、政府服务机构和金融界加速探索新路径。3月30日,由深圳银保监局、深圳中小企业服务局指导,中信银行深圳分行主办的“我为专精特新企业办实事——‘信创汇’投贷联动专场活动”在深圳落地。南都湾财社记者看到,上百家专精特新企业等科创企业围绕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上市难”等核心问题,向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问道取经”。近年来,专精特新“概念”可谓炙手可热。深圳出现爆发式增长,一年认定超过4800家的背后,也倒逼金融机构在服务理念与机制体制上的破局突围。
(相关资料图)
专精特新企业有望提前“破万”?深圳“家底”何在
3月15日,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公布2022年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新一批符合认定标准的企业达到4818家。加上此前深圳市和广东省认定的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超过8000家。此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深圳有442家,全国排第三。
这意味着,深圳市级的专精特新企业出现爆发式增长。按照此前《深圳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实施方案》规划,“力争到2025年,深圳全市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万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00家以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0家以上”。这也意味着,深圳有很大概率可提前实现“破万”目标。
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副局长吕哲在本次“我为专精特新企业办实事”专场上透露,目前深圳商事主体已经超过了390万,企业数量超过了280万,其中99%以上都是中小企业。这个“殷实家底”,正是专精特新逆势增长的源头。审视这个现象,吕哲认为,深圳专精特新的企业的数量质量非常好,这也是深圳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源泉,深圳先后已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企业的发展的政策。他还表示,目前该局开通了“深爱企”的平台,联合各方开展了“保双链”的融资专区,目的正是帮助中小企业破解在日常工作中的融资痛点。
实际上,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看到,以深圳为例,深圳先后出台了《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第一批)》、《深圳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深圳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不断健全优质中小企业评价体系和梯度培育体系,拓展金融服务边界和深度。
一纸文件,更传递明确姿态。今年2月,深圳八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及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有效扩大市场需求等方面提出20项举措,成为深圳民营企业的大礼包。特别是在金融支持方面,提出了降低企业融资贷款成本、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费、对小微企业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深化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加大对优质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等5方面具体举措。按照部署,深圳还将出台《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 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不断壮大。
构建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服务体系或成为共识
庞大的专精特新企业群体,持续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按照官方的不完全统计,深圳全市70%以上的授权发明专利、80%以上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0%以上的研发投入来自于中小企业,而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
但是,对于长期深耕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而言,融资之困依然是主要“考题”。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透视这个问题时分析认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多数规模较小,且具有“两高一轻”的特点,即高技术投入、高人力资本投入和轻资产,需要大量长期性资金投入,但由于这类企业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前景存在不确定性,风险相对较大,又缺乏合格抵质押物,因此从银行获得贷款比较困难。
金融机构如何转变体制机制和服务理念?曾刚把脉认为,金融机构需要满足不同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应从以贷款为主的服务模式,升级为“商行+投行”“债权+股权”“融资+融智”的综合化、全方位投融资综合服务。
这个声音,也有呼应。“我们现在构建了一个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服务的体系。”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副局长吕哲这样阐释:简单说就是“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精上市”“市做强”,涵盖了企业全周期的生态链。
他还向深圳企业家表示,目前工信部正在开展第五批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申报,欢迎企业家群体积极申报。
深圳科技企业贷款余额大增3成,金融机构各自放招
据观察,头顶光环的专精特新企业,开始成为金融机构的座上宾。如何更好为这类企业注入发展动能,金融机构和监管层也有探索。作为深圳科创信贷的生力军,深圳建行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该行出台了《“专精特新”企业专项金融服务方案》,聚焦深圳辖内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通过建立精准支持白名单,提供专项“金融资源包”,发放优惠贷款、优化相关配套政策,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另一家国有大行农业银行则表示,目前已为深圳超75%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2500家重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科创企业贷款余额超900亿元。
在金融界看来,“不止于贷款”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愈发成为趋势。在股份行阵营,中信银行深圳分行行长陈玮表示,该行与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信信托、中信理财等联合,为科创企业提供从初创到成长、从成长到拟上市、从拟上市到上市的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产品服务,形成以贷促投、以投促贷、投贷联动、券商协同、上市辅导的特色。
“目前,深圳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专精特新企业与我们建立合作。”陈玮表示,该行构建了适用于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型科创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产品体系,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
还有金融机构向记者表示,正在设计专项针对深圳“小巨人”的纯信用贷款产品。
来自深圳金融局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8195.4亿元,同比增长17.0%,科技企业贷款余额8154.24亿元,同比更是增长超过3成。
在降低企业融资贷款成本方面,按照《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及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对各商业银行在2023年1月1日至3月31日新增贷款的风险损失补偿比例提高30个百分点,补偿比例最高为80%。
如果放眼到大湾区,也有创新之举。记者了解到,2020年至2023年,广东省财政累计安排6.4亿元,对“专精特新”等企业在商业银行贷款进行贴息,并对新认定的17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行奖补。广东通过发挥省级产业发展基金等政策性资金引导带动作用,构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共享资源、整合发展的产业生态,聚焦新能源、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领域,累计投资孵化121家企业成长为“小巨人”。
“小巨人”企业闯关资本市场,如何规避“拦路虎”
除了融资难,上市难也是热点。按照公开数据,2022年全年A股新上市的企业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了59%,累计已经有13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占A股上市企业总数的27%。
在“我为专精特新企业办实事——投贷联动专场活动”上,中信证券投行委高级副总裁翁媛媛发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上市路径规划”主题演讲,并抛来诸多经验建议。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翁媛媛是国家级1-4批专精特新“小巨人”项目评审专家,也是深圳市工信局聘任的首批“鹏城展翅”计划上市服务专家团队成员。
从2019-2022 年,工信部先后公示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共计 8997 家。其中,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机械装备行业的集中度最高,“硬科技”特征突出。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市值多数不足百亿。” 翁媛媛擎画“众生相”时分析: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多数属于创业板、科创版,集中分布于机械等制造业,绝大多数创办时间超过10年。市值方面,前三批“专精特新”上市企业约有 79%的公司当前市值小于 100 亿元,并有 50%的公司低于 50 亿元;第四批企业中,约 59%公司当前市值低于 50 亿。
关于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路径规划,她进一步表示,从2021年至今,被抽中现场检查的IPO企业共计77家(2021年46家,2022年31家),其中撤回/被否的企业共计41家,IPO失败率高达53.25%。
那么,被否企业涉及哪些常见问题?她表示,从2022年上半年15家被否的IPO公司的上会问询情况来看,关联关系、关联交易问题、内控问题、持续盈利/经营能力问题、收入真实性存疑、资金往来异常、信息披露问题、毛利率不合理问题、利益输送等问题是企业闯关资本市场普遍面临的“拦路虎”。
对于计划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而言,IPO过程的核心关注问题有哪些?翁媛媛提醒企业界,根据相关法规、信息披露准则、以及交易所定期发布的审核动态,IPO拟申报企业除了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披露,还需符合各板块定位。其中,科创板申请公司应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而创业板定位“三创四新”,即“创新、创造、创意”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