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2021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突破万亿元,成为引领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4月10日,深圳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正式开幕,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话题成为不少政协委员聚焦的重点。进入“十四五”发展阶段,深圳对新兴产业进行优化梳理,将新一代电子信息、数字与时尚、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健康、海洋经济产业确定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些原先的未来产业在壮大后跻身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深圳也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
未来几年,深圳战新产业如何突破1.5万亿?在城市规划中,深圳战新产业迎来哪些新机遇?在现行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圳战新产业又面临哪些压力和挑战?在集思广益的政协提案中,我们找到一些思考和启发。
数字经济产业作为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主要包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及其与各行各业融合衍生出的新兴业态。“数字经济是个相对宽泛的领域,深圳应该整合辖区优势,规划贸易数字发展的战略布局,释放产业数字化潜力,推动深圳产业生态升级。”深圳市政协特邀本市界别委员、金证基石产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向阳说。
特别是在全球贸易数字化时代的今天,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创新应用,打造互联网化、智能化、智慧化的云服务平台,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高效安全的贸易数据服务保障,从而提升产业生态的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以数字化推动城市智慧化为例,能提供高效、安全、分层解耦能力的新型数据基础设施,是构建深圳智慧城市的重要支撑。深圳市政协特邀本市界别委员汪书福、深圳市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别委员陈晓宁都建议加快边缘侧数据中心建设,助力深圳打造感知网络体系。“深圳前瞻部署多元算力资源,统筹布局以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为主体、智能超算为特色的全市算力一张网,是助力深圳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陈晓宁说。
在刘向阳看来,数字经济、数字智能、数字贸易已经是国家战略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圳历经多年的发展和沉淀,在全国范围内最具贸易数字产业发展优势。“深圳可以通过设立粤港澳大湾区贸易数字化研究院、培养平台型贸易数字化龙头企业、打造‘服务与产业融合’的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基地、搭建贸易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式,融合贸易、科技、供应链、金融等产业发展,点燃贸易数字化引擎,推动深圳产业生态升级。”他说。
作为深圳战新产业的又一张名片,海洋经济产业也迎来重大机遇期。近年来,国家、省明确以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分期建设两批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重点扶持海洋六大产业发展。深圳作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将从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与文化、海洋管理和全球治理五大领域开展先行示范。
在深圳市政协民革界别委员王雪等看来,前海扩区后成为深圳资源条件最好、经济产出最高效、科技研发密度最高空间板块,国家、省市对大前海海洋经济发展寄予厚望,亟须加快海洋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前海蓝色样板。
对此,王雪等建议推动前海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具体而言,要健全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有序推进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海洋专项制度创新。“特别是要利用深圳电子信息、金融业、科技服务业等产业优势,加速产业集群‘下海’跨界融合,形成深圳独有的核心竞争力。”王雪说。在前瞻产业布局方面,深圳可以超前研究布局天然气水合物、深海采矿、蓝色碳汇等潜力产业,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吸纳海洋相关领域的高端人才。
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从2020年的10272.72亿到2025年预期实现1.5万亿,发展势头正猛。“在当前双区驱动叠加双改示范的黄金发展机遇中,深圳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战新产业发展的政策,形成了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大集群的整体发展态势,并且有500余家上市公司加持的发展阵营,为战新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动能。”深圳市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吴宪说。
与此同时,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面临较大的压力与挑战。具体而言,在全球疫情蔓延、大宗原材料上涨、国际物流成本剧增、供应链断供、能源结构调整等背景下,对深圳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外向型企业发展带来了成本大幅上涨,产业链关键环节被卡脖子的压力与挑战。
其次,深圳产业空间有限,各区产业职能定位大同小异,缺乏产业协同和特色规划,导致上市公司80%以上的募投项目落在外地,这当中不乏有诸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后,来深圳招商的募投项目聚焦战新产业,招商政策颇具吸引力,导致不少优质战新产业项目流失。
吴宪表示,在深圳500余家上市公司中,60%以上是战新产业,特别是今年以来新上市的企业中有85%是战新产业,这些战新产业上市公司都是深圳培养起来的优质企业,是细分市场的龙头,更是深圳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建议深圳明确各区产业定位,如南山区定位总部与研发、龙岗或坪山设定专属区域给上市公司优质募投项目,深汕合作区定位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集群等,对各区的考核导向聚焦联动效应,不因企业总部所在区的不同和税收归属问题而影响跨区落地优质产业项目的承接动力和执行效率,让深圳有效的产业空间价值最大化,真正做到好项目不缺地。”吴宪说。
“留住优质募投项目,就留住了上市公司大发展的核心业务,也留住了原本属于深圳且带有深圳创新务实基因的战新成果,也就留住了产值和税收。”吴宪表示。深圳应在各区产业资源一盘棋协同发展中,充分考虑战新产业的发展空间,为“十四五”期间的1.5万亿目标提供保证,也为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