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你去找个稍微安静的地方,待会儿他们要去打电话回访”,民强社区党委书记王优意站起身,一边将一粒西瓜霜含片塞进嘴里,一边沙哑着嗓子开始派活儿。
就在刚刚,王优意与关心关爱组两名组员开了个小会,三人一起将网格员和热线电话那边汇总过来的防控区特殊居民需求信息表重新梳理了一遍,随后,两名组员就要开始对信息逐一电话确认。
2月25日,民治街道在民强社区划定防控区域,同一时间,封控小区现场服务保障指挥部与临时党支部建立。
在民强社区塘水围入口一侧,两排帐篷左右一字儿排开。最左侧的篷顶,一面鲜艳的党旗迎风招展。这里就是封控小区现场服务保障指挥部神经中枢——临时党支部所在。
2月25日至今,除了回家休息,王优意全部时间都泡在了临时党支部。每天,各路信息、问题汇总到这里,经过沟通、研判后,一道道新的指令从这里发出,保证着防控工作的平稳有序。
“临时党支部,发挥作用一点都不临时,从综合协调、联动资源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全面统筹,是名副其实的‘战时堡垒’”,王优意坦言。
而更令王优意感慨的,是党员干部们的表现,从防控启动后繁重的“扫楼”到封控区包栋服务,党员们扛下了这次防疫工作的“急难险重”。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他们无愧于这个说法”,王优意坦言。
全面统筹,“战时堡垒”第一时间就位
2月25日,民强社区防控工作紧急启动,与此同时,龙华区、民治街道机关党组织与社区党委疫情防控“一对一”支援机制同步响应。2小时内,112名区、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和近900名工作人员奔赴民强社区。
一场党群协力的防控阻击战就此拉开序幕,而在防控现场,“战时堡垒”第一时间就位。
为高效应对疫情,民治街道成立了民强社区封控小区现场服务保障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关心关爱组、医疗救治组、物资保障组等10个功能组。
同时,指挥部迅速建立起临时党支部,由王优意任支部书记,支部成员由社区干部、下沉干部、指挥部各功能组负责人等组成,全面统筹领导疫情防控。
“封控管控公告发布当天,我们的临时党支部这个‘战时堡垒’就搭起来了,将党组织的领导挺在最前面。”临时党支部书记王优意说。
在民强社区塘水围入口右侧,鲜红的党旗插上了第一顶帐篷篷顶。从这一刻起,这里就成为了民强社区防控工作的神经中枢。
每天,王优意驻守在这里,各类信息、问题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汇总,王优意与支部成员会商后,一道道新的指令从这里发出。
2月25日晚,临时党支部举办第一次支部会议,王优意特意安排民强社区5名社区党委委员与临时党支部其他成员,同时也是指挥部八个功能组负责人结对。
“我们熟悉社区的情况,工作组在遇到难题需要社区的资源和支持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响应,解决不了的再转到我这里来,这样一来,临时党支部的统筹应对能力大大提升”,王优意表示。
多方联动,防控区内的特殊战疫力量
连续三天,每天7个小时,民治街道办党员朱志强都要将一个扫码的动作重复上千次。作为防控区核酸检测现场的扫码员,朱志强代表的是民治此次抗疫中一支独特的力量,他们本身就处身在防控区内。
409栋楼、3万人的防控战役,是一项极其庞大的工作,人力资源是关键。而在防控区内,有着3家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以及40余名因各种原因滞留的党员和街道、社区工作人员。
在临时党支部的联动下,民强社区塘水围股份合作公司、水尾股份合作公司行动起来,组织了200名党员、职工,协助做好防控区各卡口检查和巡逻管控工作。
“作为社区的一员,我们更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关键时候站出来,为社区防疫尽一份力。”塘水围股份合作公司党支部书记张碧康说。
朱志强(左)和妻子(右)一起在防控区内参与核酸检测服务。
朱志强和同为党员的妻子也穿上了防护服。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夫妻两人下沉社区支援抗疫已经是常态。这次处身防控区内参与抗疫,在朱志强看来,和寻常没有区别。“作为党员,我有义务站出来”,他笃定地说。
防控区内党组织与党员的加入,让临时党支部统筹的防空力量更加充实,更令投身于这场战疫的每一员倍感振奋。“在防控区内看到许多熟悉的面孔,大家都在努力为抗疫奉献,你能感受到,那种义不容辞的责任,令人鼓舞。”朱志强发自内心地说。
党员担当,扛起“急难险重”
在民强社区防控区内,处于封控区的9栋楼,是本次防疫的焦点,也是风险最大的区域。而这里,就是大岭社区党委委员董向友的工作阵地。
防控工作启动以来,临时党支部联动民治街道兄弟社区力量, 由9个来自不同社区的党员干部,统一听从临时党支部调配,一揽子包下了9栋核心封控楼,从生活服务、核酸检测到居民心理安抚,全方位包揽。
董向友负责的就是封控区9栋楼房中的塘水围二期5栋、16栋。2月25日,刚刚结束大岭社区核酸检测工作的董向友,还没来得及回家,就收到了社区党委的通知,赶往民强社区协助防疫。
这一来,就是7天。
民强社区封控区内实行党员包栋服务。图为董向友(中)带着组员为隔离居民配送物资。
封控区内每栋楼实施“1+2+n”机制,即1名党员干部、2名网格员、n个根据需要随时调整的安保员。每一天,董向友都要带着两个网格员、四个安保员,挨家挨户逐人完成核酸检测、清运垃圾、配送外卖等工作。
疫情发生两年来,董向友一直在参与大岭社区的基层防控工作,但此次民强社区之行却很不一样。在这里,他人生头一次戴上了面罩、穿上了白色防护服,近距离接触密接人群。
截然不同的人口结构,翻倍的人口数量,更大的风险系数,让董向友感受到的不是压力,他反倒欣喜这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在穿上“大白”的那天,董向友在朋友圈写道“与子同袍,共同抗疫”,这是他的心声。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调配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党委下了很大的决心,而我是唯一一个单独负责两栋楼的党员,组织的信任让我深感自己责任重大”,董向友感叹,“我作为党员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服务好这两栋楼的居民,就是我这次来的目的。”
如果说,董向友们肩负的是民强社区防控工作中最危险的部分,那么,民强社区党委副书记吴学迁带领的网格工作组担起的就是最繁重的任务。
他们的工作是,摸清防控区内居民核酸检测的底数。
“这是本次疫情防控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工作”,王优意介绍,防控区居民底数一旦摸不准,就会给防疫工作带来巨大的阻碍。但摸清家底,需要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摸排,还需要深入封控区,是一项繁重与风险兼具的工作。
吴学迁在防控区核酸检测现场协助开展检测。
吴学迁带领的网格工作组,共有71人,其中,党员10人,大多都是各个小组的负责人或者骨干分子。但在他的眼中,工作不分身份,职责没有内外。“党员凡事冲在前,不用说,非党员也都是按照党员的标准工作”,他掷地有声。
连续7天,吴学迁带着组员,连同赶来支援的100余人,夜以继日地“扫楼”,建立台账,同时开展物资配送、核酸采样动员等各项工作。
从25号成立临时党支部至今,吴学迁就没下过班。这个一身铮铮铁骨的干将没叫过苦和累,但当看到组里一名年轻女孩抹眼泪时,了解内情的他却深深触动了。
“她不是为自己掉眼泪,而是在心疼这些共同奋斗的兄弟姐妹太辛苦了。”吴学迁慨叹,与这样一群敢于担当的人共事,是他最幸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