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八岭保护区40年来发现了150个新物种,是很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这里是大湾区天然的生态屏障。”在12日上午举行的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可持续发展分论坛上,车八岭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束祖飞作《中国车八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主题报告。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建于1981年,是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岭南生态过渡带、中国具有国际意义的14个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束祖飞在车八岭保护区工作了近20年,他介绍,车八岭成立40年来,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建区初期相比,车八岭森林覆盖率由建区初期的65%提升到现在96%以上,活立木蓄积量由建区初期的61万立方米增加到131万立方米,40年间共发现了150个新物种。在今年5月,成为中国MAB/ISZS首个示范保护区。

此外,车八岭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保护上有多项技术创新。其集成优化了红外相机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现代监测技术,促进了监测评估的科学性、一致性、可比性和长效性。

束祖飞介绍,通过红外相机进行网格化监测,已收集到野生动物有效照片、视频70多万份,拍摄动物93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腹角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鸳鸯、松雀鹰、蛇雕、水鹿等17种,濒危、易危、近危物种15种。

此外,其自主研发了700M实时组网传输与智能识别技术,解决了监测数据人工收集难、成本高、人为干扰大、实时性差等关键问题,提升了海量图像及视频传输和数据分析处理效率。自主研发的科研监测云服务平台,实现了“天空地一体化”的生态多样性综合监测技术体系。通过卫星遥感对栖息地的质量进行评估,对森林植被和人类活动进行监测。

束祖飞表示 ,保护区的发展离不开各方的支持与帮助,他们正形成以“科学家、业务骨干、护林员、社区村民”为一体的科研监测团队,充分利用科技优势,支撑生物多样性保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