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中国叩开了WTO的大门。体量最小的保险业充当“排头兵”,领先银行和证券,成为中国现代金融“三驾马车”中开放时间最早、开放程度最高的行业,也拉开了外资险企加速涌入中国的序幕。

20年来,中国保险业已发生了巨变,保费规模、保险资产、保险密度不断刷新高度,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当年谈外资色变的“狼羊传说”,如今已演变成中外险企共赢的局面:一批像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太平洋保险的中国险企迅速壮大,跻身世界500强;以友邦保险集团、安联保险集团为代表的外资险企巨头纷纷重兵布局中国市场,与中国经济同频共振。

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和经济的“加速器”,保险业在现代产业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站在入世20年的节点上,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外保险业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如何拓展中国市场?如何推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南方日报调研团队深入走进友邦保险、太平洋保险等中外世界500强险企探寻答案。

友邦保险:外资险企巨头的中国梦

在香港,中环AIA(友邦)摩天轮日夜转动,与不远处友邦金融中心的一抹红色相呼应,世界级地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近在咫尺。

在上海,外滩17号的友邦大厦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黄浦江对岸是陆家嘴——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之一。

在广东,一条由友邦金融中心等总部大楼构成的城市“天际线”映入眼帘,成为广东金融高新区的一张“新名片”。

自1919年从上海起步,这家外资险企就开启了与中国长达百年的故事。友邦在中国的发展之路,浓缩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历程,见证了中国民族保险业在开放中成长的经历。“我们是中国入世、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见证者和贡献者。”友邦人寿首席执行官张晓宇说道。

如今,中国内地市场已经是友邦保险集团新业务价值的最大贡献者。在金融业加速开放的格局下,这位外资“优等生”布局中国的脚步加快,呈现不断壮大的势头。

经营布局之变

中国内地成为主战场

2021年4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一对双胞胎兄妹“友双”“友喜”被友邦人寿认养,当天,刷屏的还有另一件大事——友邦人寿四川分公司开业。

“我们在中国内地区域拓展方面取得了快速的进展,湖北分公司也已经获批开业。”张晓宇说道。随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友邦人寿顺利成立,友邦在更多区域加速落子,不断下沉市场,在原有的上海、北京、广东、深圳、江苏、天津、河北的版图上再落两子。

友邦保险2021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在中国香港、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18个市场中,中国内地市场是集团新业务价值的最大贡献者,规模达到7.38亿美元,同时还实现同比20%的增长。

友邦看好中国市场,不仅业务端,投资端也在“增持”。“未来若错失中国市场,增长几乎无从谈起。”张晓宇说道,这是国际保险巨头对于中国市场达成的共识。

人才培养之变

寿险改革下的营销员战略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注册金融理财师(CFP)、大型互联网公司工作11年……带着这些履历标签,刘艳艳于2018年底辞职加入友邦广东,用连续三年达成百万圆桌会议(MDRT)的成绩证明自己做对了选择,其转型之路在友邦人寿颇具代表性。百万圆桌会议是全球寿险精英的最高盛会,已成为中国庞大寿险营销队伍的最高权重荣誉之一。

数据显示,友邦人寿的新增营销员队伍中,不乏来自重点院校高材生及海归精英。同时,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也被友邦的职业平台所吸引,律师、教师、医生、工程师、企业主、公司高管等在此切换人生新赛道。

在寿险行业面临转型的今天,优质的营销员渠道尤其重要。友邦于2018年推出“卓越营销员3.0战略”,在全行业率先开启“优增优育”的探索实践,打造出一支人才精英化、经营稳健化的营销员队伍。

“我们的百万圆桌会注册会员人数增加25%至超过16000名,并且连续第七年成为全球拥有最多百万圆桌会注册会员的公司。”友邦保险2021年上半年报中陈述。

而事实上,保险营销员制度也正是由友邦保险引入中国内地的。在1992年重返中国内地市场时,友邦培养了中国内地首批36位寿险营销员,将保险从“坐商”变革为“行商”,点燃了寿险业快速增长的引擎。

根据《2020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截至2019年底,内地寿险营销员数量达到912万,但硬币的另一面,则是行业准入门槛低,“大进大出”依靠“人口红利”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摒弃‘人海战术’,通过卓越营销员战略革新定位,关注高质量、精细化、持久性的服务能力,将营销员打造成陪伴客户一生的‘健康及财富管理伙伴’和‘保险企业家’,赢得客户信赖,这是友邦人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张晓宇说。

创新驱动之变

客户需求是根本出发点

在广东金融高新区,友邦金融中心的14台电梯飞速运行。与此同时,每天数以万计的信息、数据经过上传、处理,在这个金融后台总部汇聚,并供全国各地使用。

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在疫情激发保险业线上化加速的背景下,友邦持续通过创新的数字化工具赋能营销员,构建对客户和团队的精准认知,达到产能提升的效果。

除了科技赋能,友邦的产品创新方面也引领行业,客户需求是主要驱动源。

后疫情时期民众风险保障意识不断增长,友邦推出“友如意”重大疾病保险系列,以近2000种产品组合为中国家庭灵活定制多样化的重疾保障解决方案。

社会老龄化加剧趋势下,友邦则推出“友自在”养老综合解决方案,一站式满足养老客户对于资金储备、健康保障、康养服务的全方位需求。

高净值人群数量不断增长,催生家庭财富良性永续需求骤增,友邦推出“传世”家族办公室,试水家族事务管理业务。

“最根本还是怎样能够更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个出发点非常重要,资源配置、企业价值、公司架构包括销售渠道的升级,都要与之高度匹配,才能升级成为一家真正客户驱动型的保险公司。”张晓宇说道。

中国太保: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新增长极

11月18日,中国太保旗下中国太保寿险宣布香港子公司获批,这是中国太保服务对外开放、融入国际市场的又一大步。

作为“海派保险”代表,中国太保较早迈开国际化步伐,与此同时,还引入凯雷投资、德国安联保险、瑞士再保险等外资为基石,于2020年成为首家在上海、香港和伦敦三地上市的中国企业,目前跻身全球500强榜单第158位。

谈及发展历程,入世是绕不开的节点。“2001年对整个中国金融行业而言都是重要的承上启下之年,对保险业来说,更是率先打开了外资进入中国的大门。”在中国太保总裁傅帆看来,保险业不仅开放最早,也是开放力度最大、效果最明显的行业之一。

如今,解除持股限制的外资正在加速进入中国,中资险企也在新格局下重新寻找定位。“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为保险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太保正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力实施‘大健康’‘大数据’和‘大区域’战略,在发展质量方面再上新台阶。”傅帆表示。

“走出去”前景广阔进一步融入国际大市场

“上次是2020年6月,中国太保远赴伦敦发行GDR,这次则是启动全球招募计划。”一位中国太保的员工告诉记者,今年11月18日,香港传回寿险子公司获批的好消息。2天后,公司面向全球招聘“长航合伙人”。

自1994年在香港设立首个境外子公司,中国太保“走出去”的脚步便再无停歇。2010年2月,中国太保投资管理(香港)公司成立;2009年12月,中国太保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20年在伦交所上市。

入世打开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门,也为险企在海外设立机构,提供配套保险服务打开了广阔空间。2002年起,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大幅增长。面对加入WTO后服务业进一步开放、竞争加剧的局面,该公司大胆改革,取得明显效益,财产保险费和人寿保险费都有大幅增长。

2017年,中国太保产险成立海外业务部,迄今为700多个“一带一路”建设护航。中国太保的海外业务也累计覆盖100多个国家,为境外风险提供近万亿元保险保障。2020年,中国太保的保费收入达到3565亿元。

“在境外设立机构,一方面是服务客户需要,主要是为中资企业的海外机构提供保险保障、理赔和资金服务;另一方面则是搭建平台,既可以开展全球化的保险和资管业务,提高承保和资产配置分散风险的可能性,也可以将境外先进的产品服务、品质规范标准反哺内地。”傅帆说道。

不仅是业务布局,上市也成为中国太保“大步走向海外”的注脚,傅帆表示,通过上海、香港和伦敦三地上市,中国太保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进一步融入全球大市场。

“引进来”合作共赢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上个月举行的第四届进博会上,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29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达到36.6万平方米,再创历史新高,意向成交金额达707.2亿美元。很多人也许不知道,无形的保险之手默默地为展会筑起了一道风险屏障。

作为四届进博会的指定保险服务商,中国太保今年为进博会提供了总保额超万亿元的“产、寿、健”一站式综合保险保障和一体化风险管理服务。

不仅是外企走进来给保险行业的业务打开空间,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带来成熟的产品、服务、理念,都像春风吹拂着中国保险业。

“入世的前后,中国太保分业设立了多家专业子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和现代化管理,还有实施集团ITSP规划奠定公司数字化建设基础等,一系列管理模式、服务能力、科技手段的改进升级,为太保的专业化、精细化和集约化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傅帆说道。

更加开放的市场,也让中国太保有机会引入国际资本、招揽全球人才,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无论是2005年引入战略投资者凯雷、2009年H股上市引入基石投资者安联集团和三井住友海上,还是2020年通过发行GDR引入基石投资者瑞再,多年来中国太保在战略、股权、承保、再保、理赔、风险管理、人才交流等多方面与国际战略合作伙伴展开深入合作。

“广阔的视野和平台,优质的股东,专业的外部董事和独董,都对完善公司治理,科学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傅帆认为,中国太保充分享受到中国入世、对外开放带来的积极成果。

新格局下“再出发”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新增长极

2021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和市场形势复杂多变,保险行业整体业绩低迷;另一方面,随着金融业开放脚步加快,外资险企加速布局,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中国太保将如何突围?

聚焦大健康、大区域、大数据的三大战略,是中国太保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锚定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其中,粤港澳大湾区被赋予了特殊意义,在这里,中国太保的“脉动”更加明显。

在广州成立湾区总部,中国太保制定了服务大湾区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并在集团层面成立了推进办公小组,统筹协调集团各板块资源,推进重点任务的落地实施。

在大健康产业方面,中国太保寿险全资打造的“太保家园”高端养老社区已选址落户广州番禺,这是继成都、大理、杭州等城市之后规划的第9个项目,还有可能在其他大湾区城市增加落地。

在科技金融方面,即将在深圳启动设立太保金融科技公司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加强金融保险行业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新技术研发、孵化和应用。

“大湾区处在市场机制高度成熟、经济高度外向化的发展环境中,中国太保将着力在‘创新’上使力气,一方面通过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一方面通过全面加强资源投入来激发湾区机构的发展活力。”傅帆说道,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大湾区被定位为中国太保的“创新引领新高地”和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