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国际金融报》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近日,在西南某城市,13家保险公司联名致信当地金融监管局,举报以当地一家企业咨询管理公司为代表的职业从事恶意代理退保业务的团伙。
根据举报内容,该团伙通过四处散发广告,扬言受理各大保险公司保单的全额退保业务,不管保单是缴清、中止还是已经退保的。并以代理办理退保业务为名,收取30%至50%的高额手续费,引诱消费者将身份证、银行卡、电话卡交到其手中,以伪造证据、钓鱼录音、聚众投诉等方式向当地银保监局、保险公司施加软暴力影响,逼迫保险公司满足其全额退保的要求。
记者注意到,此次参与联名举报的13家保险公司,已基本囊括当地人身险市场主体机构。13家保险公司表示,恶意投诉严重干扰了保险市场秩序,对保险业声誉造成了破坏性影响,且其行为事实上造成了对保险公司的“挤兑”,极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群体性事件。
与此同时,当风险真正来临的时候保险消费者因为失去了保险的庇护而无法得到经济补偿,损失惨重,社会影响极坏。保险公司方面请求当地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多部门依法对上述团伙行为进行查处。
揭露“退保黑产”利益链
13家保险公司在举报信中详细列举了“保险咨询服务”背后“退保黑产”的具体操作步骤。
第一步:利用网络平台、微信朋友圈等渠道广泛散布代办“全额退保”业务,拉拢保险业在职或离职业务员提供“客源”,或直接前往保险公司营业场所“开拓”业务。
第二步:通过欺骗、怂恿等方式激起保险消费者不满,鼓动其签署所谓的《保险咨询服务协议书》,收取高额保证金,要求客户提供实名制电话号码、银行卡及身份证等。
第三步:捏造事实,撰写格式化举报、投诉信函寄给当地银保监局,或直接拨打保险公司、银保监局投诉热线,要求查处保险公司所谓的违法违规行为,并全额退保。
第四步:煽动客户频繁投诉、缠诉,给银保监局施加压力,倒逼保险公司办理全额退保。还要求保险消费者在获得全额退保承诺前不得与保险公司沟通,让保险公司、监管机关无法面见当事人了解真相。
第五步:保险公司迫于监管和投诉压力,一旦满足其投诉诉求,被举报人即以“成功案例”迅速转发,扩大宣传,进而招揽更多“新业务”。
第六步:保险公司将资金打到客户账上,该团伙即要求客户支付高额手续费,若客户反悔即派出两至三人的“催收”小组上门收费,采取堵门、跟踪、威胁的方式迫使客户就范。
已形成较稳定的违法犯罪组织
“被举报人已形成较稳定的违法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举报信透露,被举报人团伙拥有固定成员20余人,零散人员众多,每天早会都有专人派至各大保险公司客服营业场所招揽业务,怂恿客户委托其全额退保。
被举报人以非法牟利为目的,大肆通过boss直聘、淘宝商铺、抖音视频等网络平台、微信朋友圈、群发短信等方式发布“可解决所有客户的全额保险退保咨询、受理全国范围内各大保险公司全额退保业务、致力于解决客户全额退保事业”等虚假信息,假借保险咨询服务之名,诱使、欺骗不明真相的保险消费者签订“保险咨询服务”或“代理全额退保”协议,违法开展“恶意投诉全额退保咨询”保险业务。
获取30%至50%高额经济利益
对于利益分配,举报信中也进行了披露。总体来看,被举报人通过恶意退保投诉可获取30%至50%的高额经济利益,其中招揽业务者获得10%至20%利益,团伙头目获得20%至30%的利益。
首先,被举报人通过故意抹黑保险业形象,撺掇保险消费者委托其办理全额退保,收取1000元至2000元不等的保证金,然后签订所谓“代理退保咨询”的协议,约定消费者在收到全额退保资金后支付30%至50%的高额手续费。
同时,该团伙还通过利益分成的方式拉拢保险业在职业务员或离职业务员提供“客源”,或分散“蹲守”各家保险公司营业场所“拦截”客户。13家保险公司认为,这对正常的保险市场秩序形成了巨大威胁。
恶意推高险企非正常退保率
13家保险公司称恶意退保、恶意投诉团伙为“黑恶势力”,其一系列行为是“违法犯罪活动”。其利用国家“严监管、重处罚、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政策,通过恶意金融投诉牟取非法利益,已在人身险行业内形成重大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
举报信提到,被举报人通过虚假宣传降低保险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价值期待以及对保险公司商誉进行负面评价,是其误导保险消费者全额退保的惯用伎俩。
“黑恶势力”打着“维权”的幌子,利用从保险消费者手中获取的身份证、保单、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涉及消费者隐私的敏感信息,冒充消费者大量通过电话或信函举报的方式恶意投诉、骚扰当地银保监局和保险公司,导致当地12378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长期被恶意投诉霸占,其他保险消费者难以正常表达维权诉求。
甚至在消费者想终止“代理退保”协议时,被举报人竟然采取堵门、威胁等极端手段欺压消费者,胁迫其“配合”向银保监局或保险公司进行缠诉。同时,因“黑恶势力”恶意推高险企非正常退保率,保险公司蒙受较大经济损失,偿付能力亦受到严重影响,若不及时予以制止,势必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和“挤兑”群体性事件。
多地监管部门已出手
事实上,去年以来,广东、广西、四川、河南、湖北等多地监管部门已陆续发布了防范“代理退保”骗局的风险提示。银保监会也于去年9月向人身险公司下发了相关函件,试图摸底“代理退保”产业链,并制定专项治理方案。
今年2月中旬,针对疫情期间“代理退保”骗局重现现象,厦门银保监局再次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谨慎退保,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利益。
今年4月9日,银保监会也发布了相关公告,表示此类行为不仅扰乱保险市场正常经营秩序,而且最终损害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此,消保局提醒消费者:要警惕“代理退保”的风险隐患,根据自身需求谨慎办理退保,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6月12日,据相关媒体消息,为摸清近期辖内人身险公司退保风险底数,上海银保监局近日决定将开展人身险公司退保风险排查工作。据悉,此次将排査以下重点风险情况:
一是关注疫情以来大额保单因续期缴费困难面临的退保风险。
二是关注“黑色产业链代理投诉”引发的非正常退保风险。
三是关注业务团队基于基本法套利引发的集中退保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