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消息,在经历了三代车型之后,MINI近日正式公布了第四代车型的主要方向——将基于宝马i3打造一款挂MINI车标的跨界SUV,同时每款MINI车型都将提供汽油和电动两种动力选择,包括之前已经尝试过的插电混动。
这是MINI第二次“触电”。
早在2017年,MINI就发布了一款拥有插混版车型Mini Countryman,该车搭载1.5T三缸机和一台电动机。
今年4月上任的MINI总经理贝恩德·科伯恩(Bernd Körber)称,第四代MINI将会维持汽油版和电动版双动力5-15年。同时他表示要在产品层面回归初心,即MINI要有更紧凑的车身尺寸。
这是MINI真正开始转向电动化。从很多层面来看,作为精致小车的代表,MINI也都到了改变的时候。
MINI遇困
首先在销量方面,2018年,MINI在2015-2017连续三年销量增长的势头被打断。MINI在2018年的销量是36.2万辆,同比跌幅达到了2.8%。与此同时,宝马旗下的四大品牌中,除了MINI之外其他三个品牌都获得了销量增长。BMW品牌销量超过212.5万辆,同比增长了1.8%;劳斯莱斯交付了4107辆,同比增长了22.2%;i品牌旗下主力车型i3连续5年增长,2018年的增长率是10.6%。
这是MINI品牌最近5年来第二次录得年度销量下跌,上一次是在2014年,但当年的同比跌幅也只有0.9%。
而从销量趋势来看,从2015年的33.8万辆(+12%),到2016年的36万辆(+6.4%),再到2017年的37万辆(+3.2%),虽然这几年都是正向增长,但已经呈现出了增幅逐年下跌的迹象,到了2018年,转为负增长。
2019年1-8月,MINI的全球累计销量为22.3万辆,同比下跌了2.6%,这一数据相比去年的年度数据跌幅有所收窄,但在相对低位运行的趋势依旧。
其次在产品层面,MINI开始模糊小型车的界限,逐渐热衷于推出相对较大的跨界车型,比如Countryman(旅行家),同时也开始了电动化尝试。
2018年,MINI推出插混版车型MINI Countryman Cooper SE ALL4,但全年仅交付了1.3万辆,在全部销量中占比为3.6%。跟宝马的i品牌一样,MINI Countryman堕入“虽然也能卖车,但不温不火”的状况。
销量不振的后果之一就是人事动荡。今年4月份,宝马官方宣布科伯恩接替2015年初上任的原奥迪总经理塞巴斯蒂安•马肯森(Sebastian Mackensen),出任MINI总经理一职。
这还不是全部,一些“场外因素”也正在影响MINI的稳定。由于英国的“脱欧”迟迟未能达成协议,宝马集团已经公开表达了不安,并威胁说如果英国不能实现有序脱欧,将会把MINI车型的生产迁出英国。这对于MINI来说无疑将是伤筋动骨的一次搬迁。
一旦搬出英国,MINI将会在成本等方面遭遇难题,使得本就萎靡的销量进一步承压。
所以MINI作为一个品牌,改变已经迫在眉睫。
深入“触电”
在新任总经理科伯恩的带领下,MINI先是在产品层面开始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再盲目求“大”、严格限制车身尺寸、专注于自己“小型个性车”的属性。当然最重大的改变,是在动力方面平行推进电动化,即同时推出汽油版和电动版两种车型。
相对于之前带有“玩票”性质的插混版车型,这是一次更加深入的“触电”。
当然同时那款插混版MINI Countryman还在不断推新,而且也推出了2020款车型。新车型升级了电池组,即从7.7kWh增加到了10kWh,纯电动状态下的续航里程达到了55-57公里。这意味着综合续航里程也将获得不小的增长,官方给出的数字是增加了三成。
从产品线的角度看,MINI提供了从汽油到纯电动再到插混版的细分市场覆盖,毫无疑问这会增加这款小车的目标受众,在一定程度上提振销量。
但是更重要的是,在换代车型中平行推出三种动力组合,其中两种跟新能源有关,这意味着MINI在电动化进程上的探索不断加深。
事实上在宝马集团曾经预估到2021年时将会拥有包括纯电动MINI、i3、iX3、、i4和iNEXT在内的五款纯电动车型,这比科伯恩最新公布的换代车型还早了一年。
总体而言,这是一个趋势。而对于MINI来说,在这波趋势中反而能够占据一定的优势。因为“小型车”的定位天然就具备发展电动车的基因——车子越小,自重越轻,同样的电池就能驱动更长的续航里程。
而且MINI不仅仅“小”,她还是一台“个性车”,拥有鲜明的文化标签和经典的复古造型设计,这让其无论是品牌内涵还是设计语言方面,可以做到从油到电的无缝切换。
换句话说,即便是最简单的“油改电”,MINI对于人们来说接受度要远高于其他车型。
这跟奔驰旗下的个性小车Smart的品牌调性很相似,只不过Smart更小、更个性,当然现在也在跟吉利的合作中彻底转向电动化了。
值得一提的是,MINI的电动化转型在技术上也没有什么难度。
按照科伯恩的说法,纯电动版MINI基于i3的动力总成,也就是那套最大功率125kW的电动机+单速变速器,考虑到i3差不多已经卖了6年、在2018年的销量也达到了接近3.5万辆,这其实已经是一套非常成熟的动力配置。而且在增加了电池容量之后(从33kWh升级到42.2kWh,续航里程增加了约60公里),也提升了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
这套动力系统装入MINI的皮囊之后,除了给这个品牌带来产品形态的改变之外,作为一个有积淀的品牌,预计在产品力层面将会超过i3,从而获得更多销量,推动宝马的电动化进程。
背靠中国
虽然MINI作为小车很适合电动化,也有宝马集团的技术支持,但这还不足以支撑其获得大发展。这取决于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同时也是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奔驰和吉利合作共同推进Smart的电动化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对于MINI来说,情况类似。宝马和长城汽车合资的“光束汽车”就是专门为MINI的电动化而打造的,而且还要供应全球市场。对于合资双方来说也是各取所需:长城终于和头部车企达成合作,而且还是至关重要的新能源;而宝马借此提高了本地化程度,还为MINI打开了市场,并且双方都能赚到积分。
但吊诡的是这个项目的进度。从2018年7月签约到现在一年过去了,光束汽车并没有明显的进度。而且在宝马集团换帅之后,还闹出过合作“搁浅”的传闻,这给合资公司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结合新能源车的国家战略,以及能够提供的最大市场,中国都是MINI电动化无法绕开的存在。如果光束汽车不幸真的半路被放弃,那么无论MINI如何推进电动化,也跳不出“小众车”的框框——这是Smar选择吉利的原因,也是MINI的一面镜子。
所以MINI这次电动化转身的前景,系于光束汽车,也有赖于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