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立足于推动中长期首都高质量发展和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明确了5个方面50条具体工作任务,努力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京津冀:

与津冀共同梳理完善产业链图谱


(相关资料图)

记者梳理发现,《行动方案》明确的5个方面中首先就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突出将首都高质量发展放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考量,加强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将创新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北京“一核”辐射带动作用,将产业一体化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推动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方案提出:鼓励引导创新主体在京津冀建立成果孵化与中试基地,建立完善三地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清单”机制,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开展跨区域服务;

与津冀共同梳理完善产业链图谱,“一链一策”制定产业链延伸布局和协同配套政策;

以区域交通设施一体化为支撑,打造环京地区通勤圈、京津雄功能圈、节点城市产业圈,依托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京雄等交通廊道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廊道;

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完善“七站两场一枢纽”之间以及与周边重要功能区之间的直连直通;

将雄安新区纳入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设立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雄安中心,开展专家人才走进雄安、走进城市副中心活动;

统筹推动符合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的市属国企存量总部和增量板块落地。

创新驱动:

2025年前基本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本市将统筹发挥首都教育、科技、人才优势,抓好‘5个一批’,系统提升高水平自立自强能力,基本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成为世界科学前沿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全球创新要素汇聚地。”相关负责人说。

按照方案,本市将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开放共享重大创新载体平台,全力保障国家实验室高标准高水平实现在轨运行,加快编制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发起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

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出台北京市基础研究领先行动方案,对标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倒逼应用基础研究发展,聚焦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集聚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集聚战略科学家和一流科技领军人才,支持有意愿的科研人员带技术、带产品、带团队创业,引进和培养一批服务科学家创业的企业首席执行官;

壮大一批示范引领型科技创新企业雁阵,构建产业科技自主创新体系,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知名跨国公司和国际顶级科研机构在京设立实体化外资研发中心。

落地一批支撑全面创新的改革举措,将符合条件的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政策扩大到示范区全域施行,推动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出台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依托“服务包”平台形成重点被投企业“接诉即办”服务体系。

高精尖:

鼓励制造业企业建设数字型总部

方案提出,积极发展高精尖产业,率先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新进展。

“本市将把握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趋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培育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关负责人说。

其中,聚焦“数字基础”,探索数据资源资产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有效模式和可行路径,率先开展国家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积极争取开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权限先行先试,鼓励制造业企业建设数字型总部,夯实先进数字基础设施,提升算力资源统筹供给能力。

聚焦“优势赛道”,加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一批有竞争力的高精尖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全力打造“种业之都”。在平原区与生态涵养区开展生态产品总值和地区生产总值交换补偿。巩固扩大金融业发展优势,推动专业服务业优化升级,加快推动“两业融合”。

聚焦“绿色发展”,把握“双碳”给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落实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动智能电网技术突破和应用,推动加氢站建设布局。

投资消费: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将全覆盖

“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相关负责人说,本市将着力推动消费“上台阶、提质量”,落实国家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立足持续扩大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及让居民买到物美价廉、更有科技含量、更符合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更好发挥北京在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国际消费以及文旅体、康养、会展等服务消费方面的优势,建设高效畅通的现代物流体系,持续提升消费供给质量。

方案提出,加快打造“双枢纽”国际消费桥头堡,推动天竺综合保税区布局升级型消费产业;支持重点商圈按照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进行改造提升,全市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

“投资一头连着当期需求,一头连着未来供给,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相关负责人说,本市将重点打好投资调度、要素保障、项目储备、投融资改革“组合拳”,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同时,引导扩大产业项目投资,集中支持一批重点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促进社会投资,每年向民间资本推介重点项目、总投资2000亿元以上,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

“两区”建设:

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将推2.0版方案

本市也将不断加大改革攻坚和扩大开放的深度广度,加快“两区”建设迸发新活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用足中央赋予北京的“两区”“三平台”、北交所等资源优势,引进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首创性外资项目,开展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对接先行先试,实施高水平开放园区载体功能提升行动。

方案提出,推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2.0版方案获批,在安全前提下争取一批开放事项,向国家争取扩大增值电信业务开放。

相关负责人说,北京将推动“三平台”等国际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促进外资外贸高质量发展,完善企业上市服务,做大做强北京证券交易所。

同时,全力塑造“北京服务”营商环境品牌,从企业的感受出发持续深化“一业一证”“一件事”集成服务、一体化综合监管等改革,让企业群众能办事、快办事、办好事、办成事,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曾诗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