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过后,伴随高温高湿天气,防范传染病和介水性疾病传播是防疫的重中之重。市疾控中心洪涝灾害卫生防疫驻区小队深入房山区张坊镇穆家口村,开展环境消杀、水样抽检、病媒防制、食源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控等防疫工作,并向村民科普宣传洪涝灾害后的防疫知识。
病媒防制科学环保
灾区消杀和病媒生物防制也是灾后防疫的重要一环。在房山区张坊镇穆家口村,佩戴口罩、穿戴防护装备的疾控人员使用现配制的消毒液对生活垃圾和排泄物进行了消毒处理,对于破坏程度较大、不能使用的旱厕则投放漂白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北京市疾控中心消毒与有害生物防制所副研究员刘美德介绍,根据要求,对被洪水淹没过的村落和社区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场所要进行彻底清污,清理完成后,再进行消毒处理;被水淹过的墙壁、地面可采用有效氯浓度为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洗。
“环境消杀特别要注重科学环保。”刘美德说,“目前穆家口村很多地方还处在清淤阶段,这些区域暂时不能进行消杀,避免过度消杀。”记者注意到,《洪涝灾区环境卫生处置与预防性消毒指引(2023版)》要求,一般情况下,外环境以清污为主,重点区域清污后再进行消毒处理;不应对无消毒指征的灾区环境、交通道路、路面、帐篷等进行喷洒消毒,防止过度消毒现象的发生。
暴雨过后,北京的空气湿度骤增,加之温度升高,病媒生物防制就很重要。病媒防制,首先要灭蚊蝇。“对付蚊蝇有两种办法。”刘美德说,一个是科学环保地使用化学药物进行杀灭处理;另一个是运用一些捕杀器械,比如捕蝇笼。在现场,疾控人员在纱制的笼子里放置一个托盘,在托盘里放上少许臭豆腐,用以吸引蚊蝇。“捕蝇笼采取的灭蝇原理最为环保节能,完全是利用了蚊蝇自身的一些生活习惯来对其进行诱捕。”刘美德说。
刘美德表示,除了依靠消杀技术或器械,还要处理蚊蝇的滋生环境。以蚊虫为例,其分为卵、幼虫、蛹、成蚊4个时期,前3个时期主要生存在各类积水中。水灾后,居民家中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以及各类自然积水,都是卵和幼虫的滋生环境。对这些自然和人为积水进行清理,即采取所谓的“翻盆倒罐”,是既科学又环保的病媒防制方法。
“饮用水安全摆在首位”
8月4日早上9时,北京市房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前来驰援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整装待发。“这是采水样的设备。”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佟颖指着一个长方形金属盒子说,“灾后防疫,饮用水安全摆在首位。灾情发生后,我们一直在进行水质监测,今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继续采水样。”
采样的首站是房山区张坊镇穆家口村。该村距离拒马河较近,与位于房山区西南的十渡风景区毗邻,此次受灾较重,直到8月3日中午公路才被抢通。在前往采样点的路上,仍能看到道路两边倒伏的树木、损毁的车辆,以及不少尚未清理的淤泥。由于沿途一座桥梁垮塌,临时搭建的桥承重有限,采样人员只能下车徒步前行。
“村民们,洪水过后,地下水不能直接饮用,必须烧开!”采样人员接近穆家口村村委会时,便听到喇叭里传来循环播放的健康宣教信息。“水位最高时已经到那里了,差不多有5米。”村委会一位工作人员指着一间民房的墙壁说。洪水留下的水痕清晰可见,几乎与房檐齐平。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大部分村民已转移至集中安置点,留在村里的主要是居住在地势较高处的村民,“以喝政府提供的矿泉水为主”。
记者注意到,8月4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洪涝灾区环境卫生处置与预防性消毒指引(2023版)》明确指出,灾后家庭用水优先选择饮用瓶装水;如无瓶装水,则应煮沸后饮用。
疾控人员首先向村委会工作人员详细了解村里的情况。“采集水样前,先要了解当地水井的分布情况和损毁情况,进行基线摸底后,再进行采样。”佟颖说。随后,疾控人员来到一个农户家。这家人使用的是一个传统的手压式压水机,根据实验室检测需要,疾控人员分别用含有不同保存剂的容器瓶采集水样,无菌瓶的水样用于检测病原微生物,另一瓶水样用于检测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每天,疾控人员要到多个村落巡回采集水样。
临别时,疾控人员反复叮嘱村民,在检测结果出来前不要直接饮用井水。“微生物检测一般在48小时内可以出结果。”佟颖说。
8月4日下午2时,北京市房山区疾控中心采样人员将采集的水样送至中心实验室。实验室工作人员先对样品依次注明样品来源、数量、送样人员和时间等信息,再将样品送至无菌实验室做进一步检验。在无菌实验室,工作人员抽取水样时,在水样下面点燃一个酒精灯,“用酒精灯高温进一步确保小范围内无菌,以保证检测准确性”。随后,工作人员将抽取的水样放入仪器进行培养。“每天大概要培养检验300多个水样,目前一切正常。”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