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华夏热土,每一抔都有温度;凡人故事,每一段都藏甘苦。【中国梦365个故事】短片,深入到许多不为大家熟知的行业,采集到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用365个故事,讲述365个中国梦。让我们通过这些动人的故事共同致敬那些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
京西门头沟的大台地区,有一个古村,名为千军台村。京西古道穿村而过,一棵胸径2米的古槐一直屹立在村口。村子里有一项从明清延续至今的民俗活动——千军台庄户幡会,原名“天人吉祥盛会”,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资料图片)
今年已经70岁的刘永瑞,祖祖辈辈生活在千军台村,家谱记录有18代。他从小耳濡目染,七岁开始参加幡会表演。2018年,他成为幡会的会头,一直在想各种办法将古老的幡会活动传承下去。
那是一个盛夏季节,刘永瑞带我们来到古槐树下他的家,一个小小的四合院,土地上长着紫苏,架子上挂着翠绿的黄瓜,石板的房顶是这里的特色。刘永瑞跟我们说起小时候,每逢举办幡会的时候,这个小院就会热闹非凡,亲戚朋友都来了。“七几年之前,粮食也少,平时吝啬,那几天还真不吝啬。只要是参加会的,上你们家来,甭管是亲不亲,坐下来说吃饭就吃饭。”刘永瑞说。
古幡会原是千军台村和庄户村两村村民为祭神祈福举办的活动,每年正月十五、十六下午,两村幡会将会合到一起,用五彩的幡旗、热烈的表演和庄严的仪式,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幡会使用的幡一共有17面,此外还有三面大旗,每面幡旗都有其含义。幡会中的古乐,使用唐代古乐器演奏,仍保留着春秋战国时的“工尺谱”。
拍摄期间,在庄户村的一个小院里,刘永瑞和他的会员们拿出了幡旗,展示给我们看。几位老人庄重地取出幡旗,撑起幡杆,挂起幡旗。幡旗迎风招展,煞是好看。每个幡长八米,重七八十斤,在北方是独一无二。村里六七十岁的老人,依然能举起着这重重的幡。
千军台庄户幡会的成员,都是自愿参加,并有不成文的严密会规,一些表演技艺只能口传心授,这在华北地区是绝无仅有的。但这也导致了幡会中一项重要仪式——“号佛”的失传。然而,“号佛”仪式是幡会启动的重要象征,号佛词及其语调凝聚着祖辈人的智慧。
2012年,恢复整理“号佛”的任务交到了刘永瑞这里,自那时起,他开始了解“号佛”词里的故事,了解幡旗上的那些“神明”的传说故事。幡会的神圣在他心里越来越沉重。
刘永瑞时常感慨,“祖辈们吃不上喝不上,能把这幡会传承下去。后辈应该感恩,把它传承下去。它表达着人们对幸福的向往,对吉祥的向往。”
来源:中国梦365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