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不少拿着还热乎着的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的北京市民,斟酌着看车、选车,有的甚至提车了。

5月26日,北京公布了2023年六万余(63600)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的配置情况。幸运的“排队”者们从70余万(773178)申请者中脱颖而出,他们拿着入场券,成为6月乃至半年内北京汽车市场上的主力军;新能源车企业在北京也最看重这个时间段,举办活动、邀请试驾、推出优惠,使出浑身解数,吸引增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公布了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后的第一个周末,北京交通广播的一场汽车生活节就踩着点热闹开展,无论是传统车企比亚迪、大众,还是新势力车企小鹏、腾势等,纷纷展出最新款新能源车,并各自推出了针对新标用户的优惠政策。展会现场人来人往,部分展区挤满了前来咨询、体验的消费者。据ARCFOX极狐市场专员李欣介绍,一般情况下,六至七月将消化掉三分之一的潜在新标消费者,近段时间会迎来新能源车销售的小高峰。

从“我只能选”到“我要选”

新能源车中标用户王女士和丈夫准备购置一台新能源车,但其实他们更喜欢传统燃油车,她说:“如果能摇到油标,选择会更多一点,肯定就会买油车,但是我知道自己油标下不来”。

王女士从2014年开始,就以家庭为单位申请北京市普通小客车指标,但一直未“中签”。“后来有了小孩,想着赶快买一辆车,出行更方便”,王女士说。

根据今年年初北京发布的《关于2023年小客车指标配额和配置比例的通告》,指标配额为10万个,普通指标额度3万个,新能源指标额度7万个。其中,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额度向家庭倾斜,家庭指标额增加了6360个。王女士认为,相比普通小客车,新能源车家庭“中签”率更高。权衡之下,王女士近两年都选择了申请新能源指标,最终如愿中标。

由于经常看到新能源车自燃等事故新闻,王女士希望买一辆安全系数高、防撞击功能更强的新能源车,“更倾向于选择像比亚迪、大众这类老牌车企,安全更有保障”,王女士说。

但现在,主动选择新能源车的消费者逐渐增多,有着汽油车号牌的人在置换新车时,也会考虑新能源车。35岁的赵然将使用了5年的传统燃油车换成了新能源汽车,主要原因是更喜欢新能源车的车机、导航以及音响等智能化配套设备, “30到50万的预算,完全可以买到配置高、舒适度优的电车。”

而补能成本、保养成本低,也是越来越多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原因。过去,赵然每月要花费上千元加油,而换了新能源车之后,由于有免费换电池等权益,一年27000公里的行程,实际上只花费了270多元来充电,合计每公里的补能成本仅一分钱。

与此同时,新能源车的维修保养成本也相对较低。赵然介绍,此前由于要定期更换汽油、空气、吸油等各种滤芯,以及当里程达到5000或10000公里时需要更换机油,传统燃油车一年的保养费用大概在2000元左右。而新能源车的保养周期长、服务价格低,一年只需要花上几百元的保养费。

不仅是买车,人们租车时也优先考虑新能源车。两个月前,网约车司机韩师傅花费4000多元,在汽车租赁公司租了一辆新能源车,租期为半年。他和车队其他20多位同行一样,选择新能源车是为了降低用车成本。续航里程400公里的车,每天充电一个半小时,能在市区跑一天,成本仅需50多元。

孟磊是小鹏汽车的销售,也是新能源汽车坚定的追随者。“我个人是更喜欢电车的,因为它的用车成本和实际体验感受都更优”,孟磊说。相比于传统燃油车,他认为同等价位的新能源车性价比更高,“比如同样是30万的车,电车能给你带来的提速的感受,是油车带不来的,驾驶感完全不一样”。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功能配置更多,更智能化,而传统车企研发重点不在这些方面。“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是,现在大多数油车还得放一个手机导航支架,电车就不用这些东西了,能更简单肯定会选更简单的”,孟磊说,“安全性也一样,无论是主动安全还有被动安全,无论是感知原件还是辅助驾驶科技,都会比传统品牌更优。”

段先生也因此打算把家里的燃油车换成一辆电动车,他对市场上的车型如数家珍,车内超大的屏幕、新潮的配色、自动驾驶的新技术,还有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攀升的销量都是他选择电动车的原因,甚至认为“新能源车是未来”。

比亚迪的一位销售也表示,北京汽车市场与很多城市的不同,由于购车需要先“摇号”,新车增量已经较为固定,但旧车置换市场却有着700万辆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基数,如今新能源车已经与传统燃油车在同一平台比拼,“在有的门店,每卖出10辆电车,就有2-3辆是用油标置换的”。

根据最新修订的《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和《<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北京鼓励存量车“油改电”:持普通小客车指标购置的新能源小客车在出售、报废后,仍然可以申请普通小客车更新指标。

在换车前,赵然曾仔细查询过官网相关政策,也咨询了二手车公司的工作人员,他认为短期内北京的政策不会有变化,“‘油标’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车),不用担心换不回去”。

充电桩在增加

但续航焦虑仍是最大困扰

截至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310万辆。其中截至2021年底,北京新能源乘用汽车保有量达50.7万辆,渗透率从2016年的8%增至22%(渗透率指在一定时期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高于全国水平。

被公众提及最多的新能源车续航和充电问题,随着充电桩数量的增多,对于部分消费者来说,已经不是一个致命问题。早在2020年,北京的平原地区就已经形成了平均服务半径小于5公里的社会公用充电网络,在中心城区服务半径更是缩小在0.9公里以内。截至2022年9月,北京已拥有超10万个公共充电桩、近7000座充电站,换电站数量达281座,居全国之首。

如今,需要充电时,网约车韩师傅只需打开手机APP或者小程序,搜索距离最近、价格相对较低的充电桩,往往十分钟之内就能充上电。

而赵然表示在家就能充电。“五六百公里的短途旅行,这辆车大概一天需要充一次电,人开个两三百公里也得休息一下,不是不能接受”,赵然说,他曾驱车从北京到上海,1200多公里的路程,开了13个多小时,由于中途可以换电池,他觉得和驾驶传统燃油车没有太大区别。

孟磊则认为现在的新能源车已经可以满足日常通行的需求,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相较于传统新能源车有了很大的提升。

不过滴滴司机韩师傅认为新能源车只适合在北京市区使用,上高速开传统燃油车会更有安全感。开着这辆租来的新能源车回一趟老家石家庄,韩师傅需要在出发前和下了高速之后充两次电,与开油车相比,在路上将多花费2个小时左右。“如果它能像油车一样,三分钟充满就能走了,那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韩师傅说。

每个接受采访的人,都更希望一个家庭能拥有一台燃油车加上一台新能源车,这是最完美的搭配。方女士一家就同时拥有两类车,她会根据当天的使用场景来选择车型:“电动车更适合于日常通勤,包括带孩子近郊出行,从用车成本上我会考虑电动车。但如果是小长假进行长途的家庭旅行,电动车可能就会带来续航焦虑,当路程达到五六百公里时,我就会选择燃油车。”

同样的,当被问到若买了新能源车后不能再换回传统燃油车,是否还愿意用“油标”来买新能源车时,此前对新能源车使用体验极为满意的赵然也表示可能不会选择新能源车了,“毕竟跑远了,还是多少会有些不方便”,他说。

新能源车企进入“淘汰赛”

谁将成为下半场赢家?

有些消费者仍执着于传统燃油车的品牌效应,或者就是单纯喜欢那一脚油门踩下去的声音,比如每天坐在新能源网约车上跑遍北京城的韩师傅就信誓旦旦地说,如果自己将来要买车,一定会选择传统燃油车:“我还是更喜欢油车发动机的声音,新能源车的声音太单调了。”但不能否认的是,如今北京街头的绿色号牌车肉眼可见的多了起来,新能源车品牌门店也纷纷开进各大热门商圈。

事实上,今年我国新能源车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行业迎来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国家补贴彻底退出。据某车企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每卖出一台车,政府给企业12万元左右的补贴,随后逐年递减,2022年补贴降至1万元左右,直到今年彻底归零。另一方面,各大车企年初打响了激烈的“价格战”,继特斯拉降价后,小鹏、问界等车企纷纷调价,整体降幅2至3万元。这都预示着新能源车企已进入“淘汰赛”,未来将会有更多弱势车企陷入困境。

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新能源车企如何才能不被市场和消费者抛弃?比亚迪市场专员张斌表示:“现在新能源车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因为大家都在争这一块,想要脱颖而出,必须从研发技术、汽车配置、车机系统等硬件方面下功夫。”

ARCFOX极狐市场专员方圆则认为,未来车企要开拓新能源车市场,重要的是对消费者和市场进行细分,聚焦每一类人群、每一个场景的痛点,更精准的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目前新能源车消费的主力人群还是80、90后,大家已经开始考虑家庭出行的场景了,会更注重汽车的实用性,比如空间、舒适度、安全性,可以在这些方面提升”,方圆说。

同时,她认为想要提升品牌竞争力,就要做到价格下沉、产品力上扬。“价格实在,提升质量,同时还有配套的产品和服务,这就是消费者需要的”,方圆表示,消费者心中都会算一笔“买车账”“用车账”,“后疫情时代大家购车越来越谨慎,企业一定要帮消费者把这个账算好”。

推动新能源车普及

政府也在行动

近年来,为实现减污降碳的目标,北京一直在构建低碳交通体系,加快推广车辆“油换电”,截至2022年9月,北京约有56万辆新能源汽车。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力争达到200万辆。

为推动新能源车的普及,3月21日,北京市商务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关于鼓励汽车更新换代消费的方案》,方案明确:3月初到8月底,市民置换新能源汽车有望得到8000元到1万元补贴。

这已不是北京首次启动汽车更新换代补贴,去年下半年的相关政策,直接带动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增长40%。北京市商务局流通发展处三级调研员曹民曾表示,去年平台上申请的车辆超过2万辆,有一半以上是“油换电”。

除了推出补贴政策,北京也在不断加强新能源车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近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印发《北京市居住区新能源汽车充电“统建统服”试点工作方案》。方案提出:截至今年8月,全市范围内将率先新建或改扩建不少于15个“类私桩”公共充电服务试点。今年9月至明年5月,将根据试点经验在全市居住区推广试点这一创新型充电服务模式,让新能源汽车用户充电时实现“找桩距离不大于500米、服务费不高于0.5元、排队时间不长于5分钟”。

同时,北京也将逐步增加新能源指标占比,此前已由2021年的6万个指标额度调整为7万个,未来是否会继续增额,消费者们拭目以待。

如今,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蓬勃发展,产品技术快速更新迭代,新能源车的续航能力、舒适性、性价比等不断提升,被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正如赵然所说:“消费者不是傻的,什么好就用什么,不是所有人都执着地非买油车不可”。

新能源车正逐渐“攻占”北京,曾经的“油车时代”是否会一去不返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