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体育总局等五部门印发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加快推动解决大家“健身去哪儿”的难题。北京市也在积极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北京将创建10个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和体育特色乡镇,改扩建10个体育公园。着力打造15分钟健身圈,新建70处足球、篮球等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新建或更新3000件室外健身器材,新增各类森林步道100公里,健康绿道50公里。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面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去哪儿健身”仍然是突破口。只不过这个“去哪儿健身”,已经从原来的有没有体育场地的问题,转变为了体育场地好不好、优不优的问题。想解决好这个问题,除了利用好疏解腾退的空间,在城市边角地见缝插针的新建健身场地,更关键的可能是要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比如之前报道过的,按照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教育系统管理的体育场地,数量上约占全国的40%,面积则占到一半儿,而且这些体育场地往往配备较高水准的锻炼器械,盘活这些资源,对于满足全民健身的需求意义重大。
此外,除了解决怎么建的问题,还应该解决好怎么管的问题,像晚上打球,如果没有灯光,那体育设施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在这方面,全面健身公共服务虽然落脚在公共上,但并不一定全部交由政府包办,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服务,来满足大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健身需求。我们也期待,这次的提升行动,能够更好解决群众去哪儿健身的问题,将公共服务不断做细做实,让全民健身,全民受益!
评论员:李杜
编辑:张博宇
责编:段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