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杰 杨天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陆冲、滑板、潜水、冲浪,这些时尚又解压的小众运动,近来“破圈”势头明显,吸引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入坑”,带动装备、场地、课程等一系列体育消费热起来,正在京城消费复苏大潮里激起朵朵浪花。魅力激情、释放自我,当这些个性十足的健身运动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京城体育消费蛋糕也将进一步做大。
潜水馆客流高峰今年提前到来
周六下午1点半,双桥附近的Peak Blue B12潜水体验馆,池面波光粼粼,十几名身着潜水服的爱好者有说有笑,讨论着动作技巧,不时互相打着水花。水下约三层楼高的深池里,体验者有的穿着脚蹼,有的背着氧气瓶,更多的则是轻装上阵,练习时下流行的自由式潜水。
“学会自由潜就有机会领略海底不一样的风景!”这句话,道出许多潜水爱好者的心声。一位在池边休息的爱好者告诉记者,他玩自由潜已有一年多,现在每个月都要下水四五次。
气温回升,人们对水上运动的热情重燃。“高峰期的到来比去年提前一两个月。”潜水馆合伙创始人毛俊豪明显感觉到消费升温的势头:从3月下旬开始,很多场次的人数已达到场馆最高接待量的80%到90%,周末人最多。
这样的热度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随着出境游逐步放开,学会潜水再去海岛旅游,能体验到更多乐趣。市民方女士早早就订下5月去巴厘岛的行程。“好几年没出国了,这次得来个深度游。”为此,她特意报了一组潜水课程,每逢周末就来练习,打算考个潜水证去观赏海底风光。
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加入,让潜水这项小众运动消费群体规模日渐扩大。不少人还从潜水爱好者,晋升专业的执证选手。毛俊豪所在场馆的很多教练就是兼职执证教练,一对一教学一节课要几百到上千元,“确实不便宜,但还是特别抢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潜水运动当下的热度。
打开大众点评搜索“潜水”可以看到,北京大大小小的潜水馆约有十几家,单次体验价格普遍在三五百元之间,培训课程价格大都在数千元。平台数据还显示,4月以来,北京地区潜水运动搜索量同比增长71%。
市场蛋糕加速变大
潜水馆一墙之隔是Surf Park冲浪公园。造浪机器开启,水花四溅。冲浪者在一米高的浪花上竭力保持平衡,不时做出各种炫技动作。小学生罗洋第一次体验冲浪,尽管在水中屡屡摔跤,但在教练带领下,从1秒到10秒,他站在浪尖保持平衡的时间越来越长。“太刺激了,我想以后每周都来。”
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处冲浪公园,市民体验室内冲浪。(摄影:武亦彬)
冲浪馆合伙人贾思扬说,场馆每场最多可以容纳10名选手同时冲浪,从3月下旬至今,周末部分热门时段的预订量已接近饱和。
室内水上冲浪快速升温的同时,“陆地冲浪”这一户外运动变得更加火热。5月6日下午两点,京西首钢园,CHINAFIT北京体育健身大会暨Flamingo火烈鸟陆冲健身日活动中,百余位滑手现场玩起绕桩竞速、钻杆赛、陆冲马拉松等。“震撼的工业建筑风背景,超有感觉!”北京燃烧冰滑板俱乐部主理人杨子说,像这样的陆冲娱乐赛俱乐部每月至少办一场,人气一直很旺。
陆地冲浪即“陆冲”,是滑板运动的一个分支,由单板滑雪、冲浪等衍生而来。去年,这项小众运动火爆出圈,疫情期间外出不便的人们,纷纷在小区里玩起陆冲。
“目前四百人左右的微信群有十多个,总数大概有三四千人的样子。”25岁的吴豪是来广营彩虹陆冲滑板公园主理人,在他看来,陆冲大众化“破圈”势头猛烈。简单易学,“小白”也能快速上手,陆冲爱好者的年龄跨度正变得越来越大,25岁以上的人群开始大量“入坑”,也带来装备和培训课程的热销。
体育个性化消费潜力待深挖
“目前国内潜水运动的发展情况,大体相当于2018年前后滑雪运动的热度。”毛俊豪乐观地预计,未来3到5年,参与潜水运动的人群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
2020年东京奥运会首次增设冲浪作为竞赛项目,也让这项运动的从业者觉得,未来发展大有空间。贾思扬表示,正在筹划开新店,以扩大冲浪馆的覆盖人群。
不过,小众运动能否持续“破圈”带动体育消费,也面临考验。从2016年以来,吴豪已先后从事过轮滑、滑板和陆冲三个项目的经营,他比较担心,小众运动容易被下一个热点运动盖过风头。“希望陆冲能像自行车、跑步一样,成为日常健身的生活方式。”多家陆冲俱乐部方面表示,今年开始不定期在首钢园、奥林匹克公园等举行免费教学公开课等线下活动,希望吸引更多爱好者加入,以补充新鲜力量。
小众、时尚的体育运动,自带社交属性,是年轻人个性化健身需求的体现。一些从业者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在小众运动场地建设、运营规范化方面给予引导和支持,让市民参与这类运动更加便捷,从而充分挖掘体育个性化消费的潜力。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程思遥 白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