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对接资源

贯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

培养创新人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赋能创新生态

4月26日

在GE医疗中国战略升级沟通会

暨企业“创新孵化载体”授牌仪式上

北京经开区正式授牌GE医疗北京创中心

为区内首个

医疗健康板块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GE医疗创新孵化载体”

成为经开区加速构建

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技术创新示范区的

生动实践

创新孵化载体是经开区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着力打造的产业创新生态枢纽。通过建设一批标杆创新孵化载体,并对其实施政策、资金等支持,从而引导亦庄新城科技孵化行业向专业化、精准化、国际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激发区域创新活力,以创新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GE医疗北京创中心于2021年成立

依托GE医疗在中国的

产品设计、研发能力

及北京影像设备制造基地的全面国产

聚焦医疗领域产学研联合研发

先进制造、精益化运营等项目

加速创新成果商业化

GE医疗中国首席技术官孙旭光:

此次获得经开区创新孵化载体资质认证,将推动GE医疗北京创中心吸引更多新一代医疗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大健康领域的初创企业及创业团队,通过培训、技术合作、人才、供应链、市场渠道等各类资源的整合对接,与初创企业伙伴一起,加速贯通医疗科技成果转化链条,让更多创新成果在经开区“开花结果”,帮助解决行业挑战、临床需求、医械供应链升级等问题,促进京津冀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

GE医疗作为医疗器械领域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培养了多位优秀人才在经开区创业发展,此次获得经开区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将在技术上孵化更多的优质产品,为经开区的创新创业生态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

随着国产医疗器械企业的技术进步

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发展迅速

医疗器械市场的国产化替代

已成为行业大趋势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相关负责人:

这对于外资医疗器械企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外资企业可以结合所处细分市场及中国国情,持续研发创新,针对性地设计新的经营模式,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在国内的产业布局,助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GE医疗(中国)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自1897年第一台X光机服务中国患者以来,GE医疗开启了公司120多年的在华发展历程,参与了中国医疗设备制造的现代化进程,与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共成长。GE医疗始终坚持“In China,For China”,不断加大在京投入,引进配套球管、探测器等核心部件生产线,完成分子影像医学设备生产供应链的自给自足,实现中国核医学产业供应链的全面本土化和安全供给。得益于营商环境的改善和公司全球化策略的加速,过去六年的累计产出已超过了此前20年的总和,出口占比上升至70%,GE在全球每销售3台CT就有2台产自北京工厂。

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

未来,GE医疗将继续秉持关爱每个中国人的生命重要时刻之初心,围绕中国战略,持续推动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为全民健康打造坚实基础。

经开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

GE医疗(中国)基于其创中心、北京工厂等平台,汇集了全球优势资源,从资金、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支持“专精特新”、初创企业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快速转化。我们期待同GE医疗一起更好地服务初创企业、中小企业发展,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发展环境,通过创新孵化载体的认定,将GE医疗(中国)打造成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培育一流企业的策源地,从而加速构建北京经开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示范区。

一直以来,北京经开区鼓励科技创新,不断加大企业创新支持力度,牢牢抓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这个根本,推动产业协同创新、跨界融合、群体跃进。据了解,针对获得创新孵化载体认定的主体,经开区出台《亦庄新城创新孵化载体奖励支持实施细则(暂行)》专项政策进行支持,包括简化入孵企业关于工商登记、市场准入等的流程手续;通过房租补贴、提档升级一次性现金奖励等为创新孵化载体提供运营支持;对认定后的创新孵化载体进行综合评价,并给予载体运营奖励以及基金合作、共性技术平台、专业孵化活动、孵化人才队伍等多方面支持。

经开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

我们鼓励孵化器为相关领域硬科技创业项目提供低成本、高效率、专业化的技术熟化和产品试制服务,确保硬科技创业企业“即驻即用”和轻资产运营。对上一年度平台设备购置费及设备相关的软件升级、维护维修等金额的30%给予支持,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