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下清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进生第一次到后巷沟考察时,眼前是一片荒芜景象:矿区的道路坑洼不平,四周荒草没膝。长年开采几乎挖空了整座山谷,用脚踩一下,地面上便会出现一个小坑。

随后,村里请来了专家,搞测绘、看地势、平土地、查土壤、定花种,种上了格桑花、巴西菊、芍药花等观赏花卉20多种。经过一年的改造,清水花谷初具规模。王进军也和几十位村民成了花谷的管理者和养花人。

王进生回忆:“从2016年开始种花,那一年就有五千多人来游玩、照相。到2017年,山谷里又建了瀑布,我们就把它运营起来了。”

2018年,这个曾经狼藉不堪的山谷被取了一个清亮的名字——“清水花谷”,并且开始向游客收取门票。当年景区就收入十万多元。

生态环境的改变提升了花谷的开发潜力,下清水村又给自己来了个目标升级:打造生态田园花卉综合体。2019年,花谷特意开辟出几十亩地,种上了谷子、小米、红藜麦、高粱、油葵,农作物与花海层层交织,争奇斗艳。

四月中旬开花的是芍药;五一前后开花的是油菜、百合;到了秋天,清水花谷则是另一番景象:藜麦绯红、油葵黄澄澄、谷子金灿灿,色彩斑斓。十月中旬秋收时,景区还开设沉浸式旅游项目,游客可以亲身体验收割、打场。金色的向日葵过了观赏季成熟后,游客可用村里的榨油机,榨出葵花籽油,花点钱带走。一年里,有三个季节清水花谷都是草长莺飞,蝶影花舞,让人如痴如醉。

清水花谷还特地保留了一处煤矿遗址,已封闭的矿口处,“清水公社煤矿”六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

“这个就是当时最早的煤矿,六几年就开采了,煤质相当好。原来琉璃渠那儿烧琉璃,用的就是咱们这儿的煤。”回忆起曾经的辉煌,王进生仍怀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

如今,下清水村的空气、环境好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增加了,多好。老矿工王进军也和不少村民一样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我负责种花、管理。有活干了,有收入了。都六十多了,干劲还挺足,身体也挺好。每月都有三千多元工资,再加上千把块钱的养老金,很知足。”(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记者 郑建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