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春来北京,胡同深处,老巷幽宅静树依。背街小巷,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近年来,北京的背街小巷治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巧用“绣花”功夫,整合各方力量,牢记利民惠民,推进共治共建共享,将背街小巷治理推向一个新高度,取得了新成效。

小巷治理,谋划为先。背街小巷是城市烟火气和民生福祉的重要空间载体,背街小巷的治理,关系千家万户,连着民心、牵着民意。自2017年起,北京聚焦百姓的“急难愁盼”,先后启动了两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行动,从人民群众身边的需要入手,精雕细琢,不怕繁琐,不怕事小,反复权衡都与城、舍与得、增与减的关系,编制了专门的设计管理导则,借政府的“大手”改善居民的“小生活”,城市治理迈向了新高度。今年3月22日,北京更是下达了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任务书,让顶层谋划落实为任务目标、完成时限等责任清、任务明的精细化谋篇布局。

小巷治理,落实为要。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根本在社区、难点在落实。6年来,北京3958条背街小巷“焕然一新”,21个以街区为单元的整治片区实现一体化和集约式治理。同时,北京注重做好治理后的“下篇文章”,确保“治”后有“管”,加强日常的管理维护,使得街巷环境始终能够保持干净整洁有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据调查显示,2021年市民对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总体满意度为95.6%。而随着杨梅竹斜街、三里屯西街、草厂四条、五塔寺路等网红街巷的蝶变现身,更是让隐藏在胡同深处的背街小巷由幕后走上前台,成为了背街小巷治理落地见效的成功典范。

小巷治理,以人为本。首都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始终坚持城市更新民生优先原则,紧扣“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听民声、体民情、解民忧融入每一个整治提升细节,在保住历史风貌、留住百姓烟火、延续乡愁情怀、创造安全环境中彰显人文关怀,在小尺度、渐进式、微更新实践中擦亮人民底色。一段时间以来,居民们惊喜地发现,小巷道路宽敞干净了,衣服晾晒有专门区域了,身边一些司空见惯的杂乱空间更是实现了华丽“转身”:有的变成了口袋公园,有的变成了小小绿地,有的变成了健身场所…………居民健身有场地,生活更便利,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了。

改的是脏乱差,成就的是洁净美。北京巧用“绣花功” , 为背街小巷升了“颜值”,提了“气质”,升了“品质”,“小街巷”改出了“大民生”。

文/刘增宝

图文来源于网络,欢迎关注我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