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来啦,您呐!”走进天通苑北街道天通中苑第二社区(以下简称中二社区)42号楼,一股浓浓的京味儿扑面而来,亮丽的红墙上写满了各种“老北京话”。往里走,过道儿两侧布满了老北京胡同和北京二十个城门的名字,如同置身于年代感十足的老北京城之中。
这是一栋2007年建成的经济适用房,楼内居民多是来自东西城区的老北京人。“之前住惯了胡同,我们就以‘京城楼门’为主题,二十层正好对应北京二十个城门。”楼门长朱淑兰表示,每一层都设有“奶奶教规矩”栏目,大家重拾老北京的里儿和面儿,礼貌待人、互帮互助。
“邻里之间不来往,楼道堆物脏乱差、公共设施损坏无人管,楼门安全无保障”这是困扰楼内居民和社区的老大难问题。社区党委书记尤悦告诉记者,为了满足楼内居民对老北京胡同院落中邻里情的向往,社区党委秉承“社区搭平台、议事定方向、居民齐参与、自治得实惠”的“天北家‘圆’”理念,依托协商议事平台,按照议事规则召开了多场楼门议事会,大家群策群力,完成了“京城楼门”的创建。
天通北苑第二西社区3号楼的“楼门文化”主题是“追求低碳生活 共建绿色家园”,280户居民的共同心愿被融入其中。“希望大家一起动手,维护家园的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楼门长索建芳表示,新搭建的平台让居民们相互交流,形成邻里一家亲的良好氛围,增加居民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之前楼门口铺设的甬路坑坑洼洼,居民出行不便的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在居委会和物业公司的协助下,3号楼的居民们拿起铁锹、扫帚等工具,齐心协力修复、平整道路,美化了居住环境。
自2022年,天通苑北街道“楼门文化”微创投项目启动以来,62个文化楼门应运而生,邻里关系得到重塑,矛盾得以消除,守望相助成为共识,群众力量得到凝聚。在一次次的议事协商中求同存异,激发了居民对参与楼门公共事务的责任感与信心,也让居民形成了自治意识,提升了居民的积极性、参与度,也让更多居民愿意为所住楼门发声,形成了事事协商、共破难题的良好氛围,楼门里的大事小事,也在议事和自治里得到解决。
文/郁蕾蕾 图/刘一彤 刘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