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北京市商务局联合印发了《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方案提出51项改革任务,聚焦餐饮、连锁超市和便利店、大型商场、电商零售、新能源车、民宿、文化演出、新消费品牌孵化8个重点领域,打通痛点堵点。


(资料图片)

北京作为特大型城市,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22年,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万亿元;人均消费支出42683元,比2017年提高14%;网络零售额占社零总额比重达到39.7%,直播电商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全市11类便民商业网点11.6万个,实现全市社区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全覆盖。全市离境退税商店数量超千家,在全国城市居首位。2022年落地首店811家,其中国际品牌占比12%,北京老字号认定总数达到223家。

“‘乙类乙管’后、特别是春节期间,消费潜力被进一步激发,商业人气回暖,旅游消费市场持续向好,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在出台促消费政策的同时,北京市将清理隐性壁垒与恢复扩大消费有机结合,清理制约企业发展不合理的限制,回应企业合理诉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消费潜力,为2023年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公园等

引入品牌连锁便利店

“在优化和完善消费企业准入准营制度方面,方案聚焦进一步放宽消费企业市场准入,简化办理流程,优化工程建设审批手续,加大电子证照推广应用力度,提出5方面15项改革任务,推动实现企业‘想进进得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优化食品经营许可证办理流程方面,针对企业提出的食品经营许可通过率低、核查时间长,存在多头跑、多次跑的问题,推动实现食品经营许可全程网办,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远程核查,在线发放电子证照,简化食品经营许可变更、延续、补办等手续,实现企业线下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加快推进连锁零售行业证照办理便利化改革方面,着力解决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缺少产权证明或产权归属不明晰,无法办理营业执照或许可的问题,由各区制定区域性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措施,符合相关条件的予以办理营业执照。

全面推广“在线导办”,统一线上线下办理标准,提高线上办理通过率。鼓励有条件的体育场馆、医院、公园、地铁、科技园区等单位引入品牌连锁便利店。

提高商业设施装修改造审批效率方面,针对企业提出的商业设施外立面装修改造办理规划许可专家论证环节多、时间长问题,明确论证时限,合并市区两级专家咨询论证。

针对企业提出的既有建筑改造不适用现行消防设计标准,规划审批难度大、专家论证周期较长的问题,完善既有建筑改造工程消防设计指南,及时梳理总结传统商场改造“一店一策”经验,固化已通过“一事一议”专家论证方式明确的消防设计标准规范,为市场主体实施改造提供技术依据和指导。

持续改进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及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方面,针对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标准执行不统一,多次整改、反复核验的问题,加强对消防验收标准的解读和对现场验收人员的培训力度,明确告知整改要求和整改合格标准。加强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事前指导和服务,有效降低事后检查不通过比例,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干扰,对确需停业整改的,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

推动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免予处罚制度

方案进一步规范对消费企业监管执法,聚焦深入推进综合监管、柔性监管改革,加强监管的科学性、规范性,推动实现“有事管住,无事不扰”。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针对企业反映的执法频次高、标准不一致,企业疲于迎检、整改的问题,本市将深入推进“6+4”一体化综合监管,制定“一业一册”“一业一单”,开展“一业一查”“一业一评”。在食品安全等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非现场监管。

同时,推动城市管理领域完善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免予处罚制度,统一基层执法标准,明确轻微免罚适用情形。进一步明确基层日常监督执法的范围、内容、规则、标准等并向市场主体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鼓励基层市场监管、城管执法、公安、消防、应急管理等部门开展跨部门联合监管执法,解决标准不一致等问题,避免给企业正常经营带来不必要的干扰。

重点商圈将开展外摆试点

方案提出,在重点商圈组织开展外摆试点,由区政府统筹组织相关部门划定外摆位。

“实施方案推动符合消费企业特色的改革创新,聚焦促进消费提质升级的创新经营需求,进一步放宽准入限制,调整工作流程,完善标准规范,提出8方面24项改革任务,推动实现‘企业有创新,政府跟得上’。”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根据方案,本市将加快规范商圈广告、外摆、展示、促销等事项办理流程和标准。针对企业反映的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规划编制进展慢、外摆经营缺少管理实施细则、户外展示设施管理规则不明确、举办活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完善户外广告设施管理配套制度,制定实施商圈外摆经营管理规则,优先出台位于重点商圈的规划,及时公开户外广告设施、牌匾标识设置方案。

同时,在重点商圈组织开展外摆试点,由区政府统筹组织相关部门划定外摆位,明确外摆时间、经营品类等细则,由经营者向所在街道进行网上报备,由街道对细则落实情况进行监管。出台户外展示设施设置标准规范及管理细则,明确办理流程、申请材料、办理时限等内容并向社会公布。优化促销“无需许可活动报告”内部管理流程,属地公安、消防等部门提前开展安全指导。

将出台密室剧本杀等内容管理规定

方案提出,优化文化演出管理,研究出台密室剧本杀等新型文化业态内容管理规定。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针对企业提出的文化演出许可审批周期长,办理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备案证明门槛较高的问题,方案提出,将举办大型演出活动涉及的营业性演出许可、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许可等审批服务事项整合为“一件事”,实行并联审批、全程网办。加快出台本市演艺新空间相关政策、标准、规范,开展北京市演艺新空间试点工作。研究出台密室剧本杀等新型文化业态内容管理规定,明确市区主管部门及管理职责,细化内容审查标准、流程。

优化电商零售发展环境方面,针对企业反映的融资难度大、“一企一策”希望加快落地、跨境电商经营范围有限等问题,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专项信贷额度、优惠利率(费率)、灵活调整还款安排等差异化服务,加快落实“一企一策”重点平台企业指导帮扶方案,积极争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产品扩围,延伸拓展跨境电商线上线下业务融合,研究探索依托市内商圈、超市等消费场景设置自提柜、前置仓的跨境体验消费新模式。

优化新能源车消费环境方面,针对充换电设施落地难,选址布局缺乏统一清晰管理,二手车交易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制定实施充换电设施发展规划,形成全市车站相随、场景互补、智能高效、安全便捷的车用新能源补给设施网络和服务体系。研究二手新能源车检测和评估标准,进一步完善新能源车报废实施细则。

规范乡村民宿准入标准和流程方面,针对企业反映的各区服务水平差异大,开办准备材料多、周期长,卫生审核标准高,抗震鉴定报告成本高等问题,将加强市级统筹,推广全环节多部门培训指导、联合审核、联合监管模式,制定符合乡村民宿行业特点的卫生、安全等审核标准,优化生态涵养区乡村民宿空间布局。

破解商场地铁口不连通等问题

在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方面,方案聚焦增强普惠性政务服务供给,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提出3方面5项改革任务,推动实现“服出便利、服出实惠”。

完善商圈统筹管理机制。针对重点商圈缺乏公共空间利用、周边交通配套、专项规划制定等综合协调管理的问题,本市将逐一明确重点商圈管理责任单位,结合商圈分级分类标准,对责任单位授权在商圈内行使广告牌匾设置、外摆位管理、促销活动报告、公共区域展示装置设施等公共管理服务职责。

统筹推进商圈改造提升和交通配套。针对大型商场周边停车难、道路拥堵、地铁口不连通,商圈内各类停车设施难以共享,公交运行时间与商圈营业时间不匹配等问题,编制商圈交通组织方案,重点增强商圈内外连通,科学提升路网密度,提升地上地下交通连接程度,推进停车设施共享共用。

推进商圈智慧化基础设施升级。针对大型商业设施数字基础设施升级配建标准,5G改造进楼难、额外费用高,楼宇物业数字化改造积极性不强等问题,将5G网络信号覆盖提升行动覆盖到重点商圈,研究细化5G基础设施技术标准和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标准。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晚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赵静

责编:刘非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