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现在特别想知道,万一传染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怎么办呀?”“我们岗位都是定岗定人,这万一我要感染了,能不能带病上班呀?”……

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不少群众在心理层面上出现了焦虑、不敢出门、不敢社交等状态,对此,区精神卫生保健院牵头组建区心理援助工作组及时分析、研判,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开展“分级分类”的个性化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全力守护辖区群众心理健康。

担当作为 主动出击


【资料图】

织密“联系网”

区心理援助工作组每日由专人负责联系各镇街(村居)、集中隔离点等,积极主动筛查需要提供心理服务的线索,做好心理疏导。

日前,一名精神障碍患者情绪激动,发生冲动行为,不配合居家隔离。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区心理援助工作组主动作为、快速行动,选派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精神科医师张良伟,通过北京市精神卫生系统和所在辖区的精防医生第一时间掌握该患者诊断、既往病史、治疗史等信息。

随后,张良伟联系了该患者的父亲以及隔离点工作人员,了解患者现状后,带齐所需治疗药物前往该患者家中开展“一对一”专业精神科诊疗。起初,该患者拒绝与外人接触,但在张良伟的反复沟通下,该患者慢慢敞开心扉,最终答应接受药物治疗,近2个小时的诊疗过程虽历尽波折,但终得圆满。

此后,张良伟医师还连续3天对该患者进行视频回访,每一次回访他都会关心地问候患者,同时通过精神科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成功帮助该患者进入了病情平稳期,并能够配合隔离点的各项工作。

据统计,连日来,区心理援助工作组共接听心理援助热线1066人次、总时长6938分钟,其中因心理、情绪问题求助398人次,均已给予专业心理疏导和追踪反馈服务;因民生问题求助668人次,已转介至所在镇街(村居)、集中隔离点。

精准对接 共守“心”门

织密“服务网”

“您好,是昌平区心理援助热线吗?我家孩子这几天出不去,病情有些波动,能不能帮我们看看?”日前,辖区一位居民打来求助电话,称自己的儿子是一名精神障碍患者,近日受疫情影响,出现情绪躁动、夜晚睡眠差、时而胡言乱语等症状。

得知该情况后,区心理援助工作组立即启动“视频问诊、远程开药、送药到家”一站式服务。由区精神卫生保健院精神科医生视频问诊,调整治疗方案,再有工作组成员代为开药后,专人专车送至患者所在小区。在两天后的视频回访中,患者家属表示患者晚上已可以安静地睡几个小时,情绪也稳定了不少,并对医务人员的及时问诊送药表示感谢。

据介绍,区心理援助工作组在原有心理援助热线基础上增设1条热线电话,并配备2名接线员,以心理服务热线为桥梁,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延伸服务深度和广度。同时,进一步完善追踪反馈机制,定期进行电话回访,使长效机制追踪服务效果和应急处理突发危机事件能力不断提高。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督导工作,我们对存在情绪困扰和心理问题较为明显的群众开展‘一对一’专业心理服务效率提供有力保障。”区心理援助工作组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日,区心理援助工作组开展远程视频问诊32人次、送药上门30人次、精神科医生现场开展心理干预1次,均达到良好效果。

“云课堂”讲解防“疫”知识

织密“知识网”

“戴口罩、慎出行、勤洗手、讲卫生、多运动……”在为群众提供心理疏导的同时,区心理援助工作组专业心理治疗师还在“云端”开展了6堂心理健康讲座,并在微信公众号发表科普文章20余篇,为各镇街(村居)等发放各类心理健康宣传材料9万余份,向广大群众普及防疫知识,科学有效做好防护措施。

期间,专业心理治疗师还就群众当下最关心的问题如,社交媒体上五花八门的“囤药指南”“囤药清单”值不值得相信,大家需不需要囤药等问题进行耐心细致地科学分析、答疑解惑,并对因此产生的心理焦虑和恐慌的群众给予专业的心理疏导。

接下来,区精神卫生保健院还将坚决贯彻落实心理防疫各项工作要求,以区心理援助工作组为抓手,提供“7X24”无缝隙的精神和心理专业服务,做人民群众心理防疫“羽翼”,帮助群众尽快摆脱困难,使他们获得对自己生活的自主控制能力,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

图文/王星月 唐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