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是孔子说的。其最早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意思是季文子每件事思考三次才行动。孔子听说这件事,说:“再借鉴以往的经验就可以了”。三:古人说“三”的时候,往往不指确数的“三”,而是表示次数很多。但这里和“再”相对,所以仍旧看做确数。指考虑周到,然后再去做。,斯可矣: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三思而后行”与快速地把握时机并不矛盾,做事情要学会把握时机,同时在决策的时候还要多去思考。这样的人才有希望达到成功的彼岸,立于不败之地。
“三思而后行”是指一种做事风格。特定的做事风格在特定的环境下可褒可贬。现在多为赞颂某人做事讲求仔细,属于褒义。
但是在出处《论语》中,也就是它之一次出现时,确被作为贬义。孔子说季文子做事想太多,想两次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