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政府工作报告表示,要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对今年的文化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

在新征程上,广东如何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助力建设文化强国?如何做好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带来了多份建议提案,为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建设建言献策。

A 成立新媒体戏曲频道

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身体力行,全心投入粤剧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带动粤剧“出圈”吸粉。

“守正创新一直是我和广东粤剧院坚持的方向。传承不是复制,而是在去粗取精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曾小敏带来了《关于鼓励戏曲创作和海外传播的建议》《关于成立广东戏曲学院的建议》。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优秀的戏曲能打破时间、空间、语言的局限,以人为本,以情动人”。她建议,成立戏剧创作数字库、戏曲作品创作传播专项基金,并成立新媒体戏曲频道,通过借助新媒体传播渠道和国际多种平台,支持包括粤剧在内的中国戏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展现岭南文化、中国文化,讲好广东故事、中国故事。

“广东戏曲资源丰富,粤剧、潮剧、汉剧、雷剧等四大剧种与山歌剧、采茶戏、正字戏等小剧种并存,这些剧种既是区域文化的根本基因,也是代代相传的文化符号”。 她同时表示,应充分做好传统戏曲的传承和保护,以高水平戏曲文化建设致敬时代,“建议成立全日制的广东戏曲学院,结合广东本土的戏曲特色,开设戏曲编导演音美等专业教学,进而针对大湾区各剧种进行保护、传承、发展,对专业艺术人才进行专业化培养。”

B 从生活、人民中获取创作灵感

从2013年开始,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携“肥女”雕塑作品到世界各地标志性空间巡展,向世界讲述广东故事、中国故事,受到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人们的喜爱,形成了一个独具符号性的艺术IP。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许鸿飞带来了《讲好中国故事 助力文明交流》的提案。

“近年来,岭南文化不断 ‘出圈’,受到广泛关注,这是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生动实践案例。”许鸿飞表示,岭南传统文化借助新的艺术载体焕发出新活力,使岭南文化IP群不断扩大,拥有了现象级的热度,在全国乃至世界有一定知名度。

许鸿飞表示,源远流长的岭南文化给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广东文艺界要充分发挥岭南文化的优势,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中获取创作灵感。“要坚持守正创新,借助新载体、新技术,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岭南文化,打造岭南文化新高地”。

在他看来,独特性、创造性和共通性是好的文化产品的共同特征,只有具备这些特征,人们才能去认识它、了解它、喜欢它,并记住它。

许鸿飞说,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他将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继续推动“雕塑艺术百村展”,调研考察更多的乡村,以艺术助推乡村振兴。同时,根据疫情形势,继续推动“雕塑世界巡展”,保持对外交流,讲好广东故事、中国故事,助力岭南文化“出圈”繁荣发展。

C 广东实践

岭南文化不断“出圈”

文化强省活力迸发

广东设计团队设计的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火爆“出圈”,成为“冬奥顶流”;粤产电影连续两年喜“擒”金鸡,《雄狮少年》火爆热映;广州永庆坊、潮州牌坊街、汕头小公园游人如织,成为网红打卡地;粤剧连续登上央视春晚主舞台,不断掀起粤剧国潮热……

近年来,广东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努力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实力。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岭南文化活力迸发,不断“出圈”,同时也成为很多文化产业和产品的根基,带动广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融通中西、兼收并蓄的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在文化自信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借助大众传媒平台,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厚积薄发,不断“出圈”,吸睛无数。

有着“南国红豆”美誉的粤剧,是广东省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2021年,粤剧名家曾小敏连续登上央视春晚主舞台,向全世界观众展示粤剧的独特魅力;2021年,国内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上映不到20天,即刷新了中国戏曲电影票房纪录;2021年,《我是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火热开展,中国戏曲与西方交响乐发生化学反应,让“南国红豆”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我看了《白蛇传·情》电影喜欢上了粤剧,在《我是曾小敏》中,粤剧与交响乐的碰撞、融合,非常震撼。”云南观众华小姐说,近年来,粤剧的坚守、创新有目共睹。

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近年来,粤产电影蓬勃发展。去年底,由广州动画团队参与出品、制作,取材自岭南醒狮文化的国产现实题材喜剧动画电影《雄狮少年》一上映,就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该电影中的“粤味”让人倍感亲切,展示出岭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而在去年底举行的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上,广州参与出品的4部电影获6项提名、3项大奖。这是继2020年第33届金鸡奖历史性获得3项提名、2项大奖后,广州电影再创历史佳绩。

此外,借助大众传媒平台,以五条人、九连真人为代表的广东乐队,凭借浓浓的地域特色、生活气息,引起听众的共鸣,他们的成功“出圈”也让广东音乐再次回到主流视野。

文化事业生机勃勃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近年来,广东艺术精品力作频出,艺术展演繁荣发展。

据统计,“十三五”时期,广东创作 200 多台大型主旋律剧(节)目,演出总场次超过4万场,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等全国性文艺奖项106个,获得戏剧奖、荷花奖、金钟奖等专业领域国家最高奖项约300人次。舞剧《沙湾往事》 《醒∙狮》、粤剧《还金记》《白蛇传∙情》、音乐剧《烽火·冼星海》等一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成为近年来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

文化强省建设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近年来,广东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攻坚做强工程,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并大力繁荣群众文艺创作和展演,群众艺术花会、“同饮一江水”劳动者歌唱大赛、“粤读越精彩”全民阅读推广、公共文化服务“三百工程”等文化活动深受群众喜爱。

近年来,广东省还实施文物保护重点工程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推进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大洲湾遗址等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打造南粤古驿道、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和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创新推出“云游博物馆”“宝览南粤” 等项目。

岭南文化的不断“出圈”、吸引流量,还带动广东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6227.18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七分之一,连续18年位居全国首位。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广东涌现了一批“文化+科技”领军企业,腾讯、网易、酷狗音乐等一大批标杆企业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成为推动广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