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电视,却要先来上一段30秒的广告。强行植入的智能电视开机广告,不可关闭不可静音,让许多消费者不堪其扰。近日,江苏消保委约谈一批电视企业,再次引发舆论对这一行业顽疾的热烈讨论。
关不掉的开机广告,看来已经成为各大电视公司手中的“香饽饽”。进入智能时代,越来越多厂商入局电视“红海”,惨烈的价格战下,硬件利润被一压再压,新的盈利点从何而来?有人努力卖会员,但消费习惯的构建显然尚需时日;有人研发新功能,但革命创新谈何容易。渐渐地,各家不约而同地盯上了系统启动的那几秒。数据显示,如今有的开机广告售价高达180万元/天,一年光此项的营收就有上亿元。如此“现金牛”,自然令电视厂商趋之若鹜。
商业模式得创新,但“吃相”这般难看就有点说不过去了。照理说,看不看开机广告,决定权应该在消费者。但绝大多数厂商对此都是双手一摊,即便是那些宣称可以取消广告的,也无非是做个姿态,背地里抬高门槛,原本一个按键就能解决的事儿,非让消费者找客服、报IP,消磨大家的耐心。从法律角度看,消费者购买了商品就意味着拥有了使用权,电视显示什么内容自己应当能控制。而且无论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是《广告法》,都明确要求互联网广告“可以一键关闭”。但在搭车互联网的智能电视上,厂商却“理直气壮”地强买强卖,俨然一副侵权钉子户的姿态。
畸形的商业模式,无疑是在饮鸩止渴。眼下,“互联网一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电视已经不再是家庭文娱的首选。在电视开机率已经暴跌40%的背景下,相关厂商还在玩弄单向传播的套路,透支的其实是自己的品牌价值。当双向互动成为人们对传播样貌的基本理解,强行灌输,置用户体验于不顾的做法,就是在自绝于广大消费者。其实,电视产业发展并非只有卖广告一条路。不在核心技术上想着超越,光琢磨省点事挣快钱,只会占小便宜吃大亏。
画质、音响、交互,今天的电视还有许多等待创新的地方。关掉开机广告,既是还消费者清净,又何尝不是在逼自己一把。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鲍南
流程编辑: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