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离华为电视发布最近的一篇稿子……
“华为电视”是个热点,老马已经一个月没写稿子了,依然忍不住要凑个热闹。这股市里都有“华为电视”概念股了,而行业里除了王志国有过一番言论外,反倒对“华为电视”很沉默,但是确实私下也是个热议话题,甚至有公司都开始让PR准备华为电视发布后的“舆情监控和导向"方案。还有几个小时,就是华为的发布会了,除了P30,这个发布会上有没有这个所谓“电视”的发布,连最亲近的华为的"媒体老湿“们也不清楚。那我就争取赶在发布前,把最近和圈内一些资深老师包括几位企业大佬闲聊过来得出的一些观点得瑟得瑟。
首先,我们罗列一下所有的“传言”。“华为电视”是一款智慧屏幕产品,没有高频头,所以从国家标准来说不能称之为“电视”。有55寸和65寸两种尺寸,55寸的屏幕供应商为京东方,65寸的为TCL旗下华星光电,整机由苏州高创(京东方旗下)代工生产;华为旗下海思提供控制芯片,搭载双摄像头并内置支持游戏和社交功能,甚至有可能支持5G。
这短短的一行传言,信息量其实很大。老马也看过很多很多的解读稿子,各有立场。但是站在电视行业本身的立场却不多,很可悲的是一提电视行业,充斥眼球的都是行业下滑、硬件不挣钱、没人还看电视等等论调,华为真的能改变这一切吗?电视行业到底怕不怕华为?怕什么?问题很多很多,我们试着展开一下:
每个人定义的电视是什么?
这个问题看起来和本文不相关,但是对于后续的分析很重要,电视这个词的定义已经有了很大的分歧。老马曾经发过一个朋友圈,引发一片哄笑。买索尼电视和买小米电视的人在卖场擦肩而过,回头互相看了一眼,然后说"SB"。这个段子其实夸张了描述了,消费者对于这个叫电视的玩意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消费诉求。
老马自己用着索尼A9F,因为我有好几T的4K HDR片源,还要玩PS4 PRO上的《地平线:零之曙光》,卧室里挂着一个酷开A55,专供媳妇追剧看综艺,俩人都觉得很满意。隔壁老王用的是一台海信80L5激光电视,他对电视的要求就是一个:大,有面儿!而对门小姐姐买了一个极米Z6,说是给孩子看动画片用的,不伤眼睛。老马的老板用着三星Q9C,原因是老板娘就喜欢三星的设计还有高亮的画面,老马的小兄弟17年装的房子,家里两台夏普,说那会买70送60,觉得真便宜………可见,消费者已经在依据不同的喜好、用途和场景来区隔了电视品类了,也确实没有一台完美的电视存在。
狭义来说电视其实就是就是一块获取内容的屏幕,随着形态的变化以及获取内容方式的变化有了很多的延展,所以电视这个词其实早该被重新定义或者干脆分拆了。上文说过,“华为电视”从标准来说不是电视,但是智慧屏幕也罢,绝大部分消费者还是会把他当电视买回家,我们就设定还是以“电视”的角度来继续下面的分析吧。
智慧屏幕是不是华为独创?
很多财经媒体说,华为开创了”智慧屏幕“这个产品形态,要通过不是电视的电视来颠覆行业。王志国不干,他说其实智慧屏幕我酷开3年半前就做过!没错,老马家里卧室挂的那台酷开A55就是智慧屏幕,这台“电视”还真的和华为有关系,是因为A55的控制芯片就是海思。A55号称整机无遥控器、无接口的电视,当然更没有高频头,所有内容靠网络传输。
王师傅别骄傲,你也不是最早的。2012年九月,TCL和腾讯就一起发布了一款产品“冰淇淋智屏”,应该算智慧屏幕的鼻祖型产品了。但是说实话,卖的并不好。也许当时的概念太超前了吧,OTT产业没有那么发达,AI+IoT更无从谈起。
“华为电视”可怕在什么地方?
“产品不可怕,品牌才可怕!”这是几位黑电行业大佬的一致判断。华为强化了了民族品牌骄傲的标签,是国人”同仇敌忾“的动力。从2018年底很多公司年会就能看出,华为MATE20取代了苹果各系手机,成为了“票圈”晒年会奖品的标配。嗯,老马在的家电协会都开天辟地的抽了几台华为手机啊……
基于此,华为强势而霸道的左右舆论公关的能力,很容易在彩电市场上迅速“搅局”,这一点,相信手机圈的企业和老湿们更有深刻感触,“自带光环”有时候是个无解的命题。
用户基础也很可怕!华为手机的用户量已经很庞大。2018年华为全球手机出货量就高达2.06亿台,总用户超过5亿。在最新一次的企鹅智酷统计调查的手机用户忠诚榜中,华为以72.8%的支持率高居榜首。作为智能时代的两块屏,消费者使用一个品牌的产品,确实能在两屏互动的场景和便捷度上产生更大的想象空间。雷军在2013年智能手机峰会上就曾谈到:“手机是电视的遥控器,电视是手机的显示器,如果将智能电视与手机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我相信智能电视市场也将在未来几年变成新的更大的市场。”此外,基于粉丝的联动营销,也会让“华为电视”并不缺忠实消费群体的支持。
还有一个可怕点是华为很强的产业整合能力,尤其是在5G即将到来的时代。其实4G网络的传输速度,对于手机用户已经基本足够,4K、8K高清视频内容的传输才亟待5G赋能。有分析师称,华为有基站网络、手机、芯片、内容服务、销售渠道,如果做电视的话,那么它除了屏,整个显示产业链就齐全了。
也没准,过几天华为就投资了一家面板厂呢,还是那种大小尺寸通吃的,这事儿细思恐极。
“华为电视”不可怕在什么地方?
“这年头谁还看电视呀”,是老马我一听就想理论一番的话。至少老马一家都很把电视当宝贝,虽然家里俩电视,一家三口还要抢呢!昨天和某外资电视大佬聊天,碰撞出一个观点。电视开机率持续走低,其实是社会原因造成的。不是大家不想看电视,而是没有时间,或者没有场景诉求。这个展开就多了,反正核心词有什么996、离婚率高、丁克多等等,大家各自对号入座吧。
老马还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大家以前饱受内容缺乏之痛,在内容丰富的当前疯狂补缺,不挑终端。能看到就挺好,感官体验不是第一问题,这样的人目前看来不在少数。但是感官体验绝不是不重要,而是很多人没有体验过。老马给一个兄弟拷过五个季的《冰与火之歌》1080P+次世代音轨片源,他在电视上看过后就彻底放弃了端着IPAD在视频平台追剧,虽然这样貌似麻烦了一些。现今,我们的很多内容还是“软件很强,硬件很弱”,这个情况未来一定会大大改善。
上述纯属铺垫,现在来看看电视行业最热的关键词,OLED、QLED、8K、AI、HDR、HFR、Dolby Atmos等等,从“华为电视”目前披露出的信息来看,能贴在身上的标签并不多。也就是说,“华为电视”在电视最核心的本源需求“音画质”上不会有高人一等的水准,此外,不大,形态也不先进!
仅以画质来说,一台好的电视是需要好屏好芯好调校的。 “华为电视”的面板肯定是外采,虽然有海思芯片,但是这块芯片的主要作用是运算和控制,华为会不会有研发自己的画质芯片还不得而知,就算有能达到什么程度也有待观察。画质芯片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索尼引以为傲的图像处理芯片X1旗舰版,那是经过很多次迭代,有着积累几十年的影像数据库和逐像素精密算法的。而创维的变色龙AI画质芯片是投入了600万美金,创建了几百人的研发队伍后才打造的。例不多举,主流的彩电企业,在画质处理上都有自己的核心武器。这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任何人也不能直接跨越。与此相比,外观设计和音质提升倒是相对好攻克的问题。
所以,对于还愿意把电视当做电视来要求的消费者来说,“华为电视”目前看并不具备多大的吸引力。不要小看电视的本质诉求,当年信誓旦旦要凭借互联网思维颠覆电视行业的亲们,已经死掉七七八八了。华为要是不在电视本质诉求这上面下足功夫,长期来看,也并不可怕。因为内容是一定会“硬”起来的,当4K或者8K和HDR+HFR视频满天飞,是个电影至少7.1甚至Dolby Atmos的时候,电视就不是手机或者平板可取代的了。人们一定会追求更好的感官享受,就像我们会排队两个小时用美食满足自己的舌头一样。
OTT+AI+IOT 华为会有突破吗?
除了索尼电视肯定还靠卖硬件盈利之外,剩下的电视企业基本都在靠着OTT运营在贴补硬件的亏损。华为估计也很难突破这一局面,那么OTT肯定是一个必争的领域。华为在OTT领域可是早有布局,2015年1月华为和环球合一(优酷土豆集团和国广东方两家公司合资创立)签署独家战略合作协议。华为荣耀的电视盒保有量也不低,加之在手机小屏上的OTT运营经验和资源。“华为电视”的OTT资源显然不会是短板,下一步就是考验运营部门的能力了。此外,如何快速的增加终端数也是一个不小的课题。
很多媒体人士,华为入局电视领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背后庞大的IoT物联网才是华为真正的目标市场。华为HiLink智能家居系统的全面升级也印证了华为在IOT市场的野心。华为希望HiLink在未来三年内覆盖三分之一的IoT设备,那么打造一款智能家庭核心枢纽终端设备,显然是锦上添花的选择。
这个概念并不新鲜,今年AWE上很多企业或者宣布,或者已经初步实现,电视作为了整个智慧家庭控制以及显示核心。诚然,华为具有云、端、边、芯,全连接架构标准,可端对端对整个智慧产业生态赋能的能力。但是,在做这样事儿的人也不少,抛开“华为”口中的“孤岛(品牌企业自建的偏封闭Iot平台)”,想以串联者身份服务行业的也大有人在,比如京东微联升级后的“京鱼座”又比如阿里巴巴。
与业界大佬无数次的聊起这个话题,这个看起来很丰满的AIoT故事,确实很骨干。任何一个串联者平台,都肯定会在开会的时候拉到一个大朋友圈,甚至能拉到一些自己也在做着IoT生态的的公司。但是真实的情况是,稍具规模的企业,都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就会像很多家电企业玩的电商型号一样,一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SKU。我都不得罪,都有合作,甚至自己也在做规则制定者。
这样最大的问题是,越来越多的SKU形成的排列组合量极大,而打造一个理想中丰富多彩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可能性概率越来越低。那么华为HiLink平台的魅力以及体验,是不是可以超越硬件本身的品质诉求呢?或者说华为能不能整合到整个智慧家居行业里最丰富的最好的产品呢?华为与很多平台的痛点其实是一样的,大家都要比拼跑马圈地而已。
而相对来说,小米的模式可能更稳定。除了小米自己品牌的诸多硬件之外,小米生态链企业在IoT平台上的忠诚度更高。IoT比拼的是场景的丰富程度,而AIoT则是要通过物联网产生、收集海量用户和用户行为数据存储于云端、边缘端,再通过大数据分析,以获得更高形式的智能行为。那么用户数据的归属权和分析权,乃至平台和硬件的接口权限都会是影响智能化场景落地的关键问题。举个不太成熟的栗子,回家打开智能锁,关窗帘,开灯,放音乐,这是物联网场景;抱着熟睡的孩子打开智能锁,关窗帘不开灯没放音乐就是人工智能+物联网。
“华为电视”更重要的是2C还是2B?
目前黑电圈大佬们普遍认为,如果如媒体报道那样“华为电视”的年销售目标是1000万台的话,那纯属天方夜谭。作为耐用消费品市场,华为再有技术和品牌优势,也不能短期内改变行业的大格局。而如果销售的重点是2B市场,还有一定的想象空间。那么“华为电视”的场景不仅仅是智慧家居了。
其实,华为的AI商用产品几乎家喻户晓,推出了华为云AI市场、华为云“三引擎”、华为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等产品。近年来已经与医疗、煤矿、电影等多领域合作推出多种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突破传统行业诸多瓶颈。同时,医疗、安防、制造、商业服务、政府机关政务公示等诸多领域都对智慧屏幕有着巨大的需求,现在反而大多是在用电视替代。如果“华为电视”成为商业解决方案里的显示乃至交互终端,倒真的是大有可为。
至此,唠唠叨叨写了不少,甚至还有跑偏的,到此为止吧!老马对“华为电视”还是很期待的,无论叫不叫电视,“华为电视”所引发的产业链反应、舆论导向、行业关注度都是相当高的。黑电行业也确实还需要更多新玩家的进入,就算已经死掉或者近况不好的互联网电视,也为这个行业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否则行业如何自我改良?所以,最终还是祝愿华为成功,为整个行业带来新变化和新思考。更重要的是,让所有人还需要电视,甚至是需要一块大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