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雷宇 汪少冲

今年以来,杞县纪委监委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主责主业,在坚持好传统、好做法的基础上,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断推动理念思路和制度机制与时俱进,让监督更加规范有力有效。

探索“室组地”联动机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实现“1+1+1>3”效果

“今年以来,杞县纪委监委共处置问题线索423件,立案222件……”近日,杞县纪委监委通报了全县执纪审查工作进度。这是杞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室组地”联动作用释放监督效能的成效之一。

今年以来,杞县纪委监委持续推动委机关相关部室与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街道)纪(工)委等形成监督合力,推动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实现“协同作战”。该县纪委监委按照“就近整合、优势互补、有利工作”的原则,将全县21个乡镇(街道)划分为5个片区,建立“县纪委常委(监委委员)+监督检查室+派驻纪检监察组+N个乡镇纪委”的片区协同作战机制,统一调配执纪调查力量,有效整合执纪审查资源,提高基层执纪监督审查调查工作质量。

为保障协作区规范运行,该县纪委监委制定《杞县纪检监察系统执纪监督审查调查协作区工作规定》《乡镇纪检监察协作区办案工作实施意见》,对协作区工作职责、办案范围、办案安全、日常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并建立协作区工作例会、学习培训、考核评估等相关制度,形成了协作联动、程序规范、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

打造“办不成事”监督窗口撬动“小支点”解决“大问题”

“来访起身迎,待人要热情,事由耐心听,台账记完整。”在杞县行政服务大厅“办不成事”监督窗口侧墙上,张贴着这样几条标语,目的是时刻提醒窗口服务人员要端正服务态度、注重服务质量。

为破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痛点难点问题,疏通“办事中梗阻”,杞县将“办不成事”监督窗口建设纳入全县四大班子联席会点评通报,并作为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指导职能部门建立“好差评”工作机制,对“办不成事”问题发生最多的窗口及工作人员取消评先评优资格,激励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办事效能。

“办不成事”监督窗口带班领导每天对值班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督促检查,落实“首问负责制”,对“办不成事”监督窗口受理的问题,实行闭环管理,按照制定台账、接收登记、分类处置、限时办结等4步流程处置。

截至目前,“办不成事”监督窗口共接待咨询反映问题群众500余人次,现场为群众答疑解惑500余条,受理企业和群众反映问题28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

创新“清廉村(社区)”建设

规范基层“小微权力”运行

杞县纪委监委结合县域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建设“清廉村(社区)”的新路径,建设“清廉村(社区)”,助力乡村振兴。该县纪委监委着力打造“清廉班子”,培养“清廉干部”,推行“清廉村务”,倡导“清廉民风”,努力营造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干部清正勤勉、乡村治理规范有序、家风民风淳正向善的良好氛围。

该县纪委监委从正向、反向、特色3个维度,明确“清廉村(社区)”建设标准,并按照“权责对等、分类有序、强化担当、监督有效”原则,制定村级干部廉洁履职“小微权力清单、履职干事清单和履职负面清单”,突出有位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要追究,有效解决权力运行不够规范等问题。

为督促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廉洁履职,该县纪委监委印发《关于村(居)干部受到处分或组织处理与工作报酬挂钩衔接的实施办法》,对村(居)干部受到组织处理、党纪政务处分后工作报酬受影响的各种情形进行详细规定,充分发挥村(居)干部绩效管理运用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截至目前,该县已有100名村(居)党员干部因受到党纪政务处分或组织处理被扣减工作报酬,涉及金额38.754万元,有效实现了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