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全媒体记者焦宇炜报道“四季常青四季花,特色果蔬加蜜瓜,猪肥羊欢六畜旺,商砼鞋业又纺纱……”在祥符区罗王镇,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它道出了该镇大力实施“一村一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取得的丰硕成果。近年来,罗王镇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推动农旅融合,打造了以特色产业富民兴村的乡村振兴样板。
“罗王镇坚持把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作为增进民生福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抓手,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让‘产业强’切实带动‘乡村富’,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罗王镇党委书记宋建鑫说。
罗王镇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特色产业发展“人才关键”,汇聚特色产业发展“红色引力”。该镇聚焦本土挖掘、人才培育,吸引乡贤回归,培育一批“红色头雁”和技能型、实用型、知识型农民,鼓励引导其积极投身特色种植、养殖产业,让能干事、会干事的乡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形成“培育一个能人、发展一村特色、带动一方振兴”的新局面。
罗王镇着力引导特色产业绿色、高效、集群化发展,切实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根深、枝繁、叶茂”。因地制宜谋划产业,探索实施的每个特色产业项目都与群众有利益链接,确保特色产业发展“根深”。着眼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共同经营、资产收益二次分配等方面调整,强化各项奖补政策兑现,大力推动特色种植养殖、农文旅融合等产业发展,助力产业发展“枝繁”。大力支持优质果蔬、白皮松、菊花等特色种植项目和生猪养殖项目培育,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25个村集体年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实现产业发展“叶茂”。
产业嵌特色,鼓起“新钱袋”。该镇打造特色种植基地。胡寨村建成河南省规模最大的白皮松种植基地,栽植约87万棵白皮松,通过“土地流转+资产收益+务工”的带富模式,流转土地3260余亩,受益者每年每亩获得租金1200元,同时通过注入专项扶贫资金带动全镇19个村壮大村集体经济。叫响“罗王蜜瓜”品牌。以甘都园农民种植合作社为首的龙头企业,采取“专业合作社+专业市场+农户”经营方式,发展蜜瓜种植大棚300多座,让农民参与到“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链条当中,同时引入电商平台,全面叫响“罗王蜜瓜”品牌,带动务工近300人,其中脱贫户180余人,被评为河南省返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优秀项目。目前,“罗王蜜瓜”年产量已达380万公斤,畅销近郊各大超市,远销国内大型农贸批发市场和销售平台。生猪养殖已成规模。通过引入先进养殖设备和技术,生猪产业化建设步伐加快,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实现标准化、智能化、现代化。同时,不仅通过土地流转让村民每年获益1000元,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目前,罗王镇生猪养殖基地年出栏1.3万余头、产值达4000万元。
如今,该镇冯庄村果蔬大棚,罗王村棉纺厂、锦鑫鞋厂、土山岗村仿真花生产、邱堤寺草莓种植、月林村金银花、老九庄村火龙果、查寨村灵芝菇等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各村“一村一特色”为乡村全面振兴不断蓄能,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