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与甘肃省博物馆联合主办,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协办的“丝路光华:粤陇文物精品联展”于3月24日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许多珍品均为首次在广东亮相。展期持续至6月26日。
展览以时间顺序为脉络,以最新的考古发现和史料文献为基础,分为“丝路之兴”“丝路之盛”“丝路之光”三大部分。展览以粤陇两省精品文物为依托,遴选两地文博单位文物藏品逾500件,运用宏观视野解读南北两地的内在联系,介绍了甘肃河西走廊和广州通海夷道的历史与渊源,呈现同一时空下跨地域的思想技术传播和交融互鉴的文化历史,深度阐释丝路变迁对中华文明的深刻影响。
据介绍,在展厅设计上,依据不同时期丝路发展特点和展品元素组合,为加深观众对于“一带一路”语境下历史的认知,探索海陆丝不同文明风采。通过两颗分别出土于甘肃和广东的蜻蜓眼玻璃珠引入展览,带领观众体验文化艺术的东西交流与南北发展。采取实物与场景复原相结合的展示手法,带领观众穿越掩埋于荒漠中的古驿站、参观庄严肃穆的石窟、登上蜿蜒曲折的长城,同时配合声、光、电相结合的多媒体互动技术,营造身临其境的观展氛围。在展厅一和展厅二之间的公共区域,还可现场观摩石窟壁画的绘制过程,引导观众重返历史创作现场,加深对石窟艺术的理解。
蜻蜓眼玻璃珠
西汉早期(约公元前1世纪)广东省博物馆藏
当蜻蜓眼玻璃珠传到楚国时,楚人开始仿制,成分以铅钡或钾钙为主。此件蜻蜓眼玻璃珠,经成分检测为铅钡玻璃,为中国原产,见证了西方工艺中国化以及在国内从北向南传播的过程。岭南地区发现的汉代蜻蜓眼玻璃珠,颜色主要是蓝色、不透明、圆形,珠表面嵌饰黄、白、蓝相间的圆圈眼纹,形似蜻蜓复眼。
翼兽青铜提梁盉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甘肃省泾川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该青铜盉巧妙地设计成一只具有双翼的四足兽,以龙为提梁,以凤为盖钮。据研究,翼兽形象早期流行于中亚、西亚地区及亚欧草原,传播到中国约为战国时期。
玉玦
石峡文化(公元前3000年—前1000年)广东省博物馆藏
石峡遗址第三期文化年代相当于夏商之际至西周早期,墓葬中随葬的有角玦饰等玉器,说明起源于长江中下游或珠三角地区的玦饰结合南渐的中原商周礼制。该种玦饰的传播影响到越南北部乃至东南亚部分地区,显示出珠江三角洲与东南亚早期的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