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坐落于广州二沙岛的广东美术馆也抹上了几分吉庆的“虎气”。展厅首层举办的“美在广东——中国美术馆与广东美术馆藏粤籍艺术家作品展”上,李铁夫、高剑父、林风眠、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等大师力作汇聚一堂,全面展现广东美术百年历史图谱。
“知识生产和文化传承是美术馆重要的使命。”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如是说。近年来,广东美术馆先后策划大量面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共教育活动。结合“美在广东——中国美术馆与广东美术馆藏粤籍艺术家作品展”,广东美术馆推出以“美美与共”为主题的分享会、互动创作、专场导览等系列活动。新春期间就有5000人次参与互动创作活动。
与此同时,广东美术馆研究与策展机制不断转型升级,形成“广州三年展”“广州影像三年展”等高质量、高水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品牌。而在广州珠江河段的另一端,“三馆合一”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堪称世界水准、全国一流的广东美术馆新馆展露新颜。王绍强接受记者独家专访,解读广东美术馆在湾区文化版图的新定位。
将形成“一馆两区”全新格局
记者:作为“三馆合一”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美术馆新馆建设如火如荼。可否介绍一下目前的建设进度?
王绍强: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三馆合一”项目建设按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计划顺利推进之中。新馆面积约6万平方米,建筑主体总高度为11层,目前已经建设到第8层,计划在春节后3月份实现全面封顶,今年也将进入室内外装修阶段,展陈部分的设计施工招标工作也即将开展。
广东美术馆将分为二沙岛旧馆和白鹅潭新馆一馆两区的全新格局:二沙岛旧馆主要以近现代美术研究、陈列、修复及公共教育为主要方向;白鹅潭新馆则将建成综合性美术馆,全方位实现中国近现代美术、特别是广东和沿海近现代美术,国际美术及当代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呈现、梳理与深入探索,承担全国美展、全省美展等大型美术展览项目。
引进人工智能和数字化管理
记者:近年来,面对疫情给线下展馆带来冲击,广东美术馆为市民延伸了哪些新的展览服务?
王绍强:通过疫情期间的实践经验,广东美术馆对数字化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催生了新的展示和观看模式。为此,广东美术馆新馆从鉴赏、研究、教育到艺术消费,也将更多以新媒体进行传播。白鹅潭新馆将引进人工智能和数字化管理,通过视频会议、线上课程、线上公共教育活动等多种数字化形式进行艺术推广。
广东美术馆新馆预计2023年底前完成项目建设全部工作并交付使用。项目建成后,广东美术馆新馆将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集展览、休闲、教育的大型文化场馆,成为展示大湾区文化形象的一张“新时代文化名片”,为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服务,为提升人文湾区的文化自信作出更大的贡献。
活化馆藏经典,擦亮学术品牌
记者:新年新气象,谈谈您新一年对广东美术馆的发展布局有哪些新规划?
王绍强:新的一年,我们要进一步开拓进取,推动公共文化事业、艺术与文化产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发展。广东美术馆将以建设文化强省为己任,继续办好各种美术展览,尤其要通过持续开展重点展览策划、对中青年艺术家扶持、品牌展览项目拓展等,实施省委“2022美术创作工程”,办好第七届“广州三年展”,擦亮学术品牌。
我们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将举办相关展览讲好美术中的党史,将重要事件和历史瞬间为创作题材,重点表现与广东有关的重要题材,充分反映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励广大民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广东美术馆将继续办好展览、收藏、研究、教育、交流、服务等工作,高水平推进“三馆合一”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活化用好馆藏经典,策划推出更多精品展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我们将继续倾情投入、用心创作,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创作大量优秀作品,开展系列文艺活动,发挥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的作用。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将广东美术馆打造成为展示岭南文化的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