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白局是什么吗?你听过白局吗?这两个问题是话剧《白局梦想团》的主创团队曾经做的街头采访中向路人们提出的问题。对于老南京人来说,白局自然是熟悉,听得懂甚至还能来两段,但是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南京话都说不利索,更别说南京地区的古老曲种白局了。来自南京传媒学院的师生们从白局这门古老艺术为切口,演绎出了南京本土非遗的新故事。

南京白局,要传承更要传播

在观看这出戏前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是“白局”。白局是南京地区的古老曲种,形成于元朝末期的云锦织机房,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用最正宗的老南京话进行表演,素有“百曲”之称,2008年被列入了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白局艺术传承百年至今,险遭灭绝命运,1949年后政府开始对白局做抢救性扶植工作,直到今日白局艺术得到了传承和沿袭。在演出现场,除了观众和演出团队外还有不少孩子的身影,据导演赵超介绍,这些孩子中有不少是正在学习白局或者读白局有兴趣想要学的孩子,非遗艺术的传承令人欣喜。

另一方面,白局的传播度不足也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导演赵超作为南京人也表示,“自己过去是听过白局的,但是却不知道那就是白局,直到这次创排查阅学习了大量关于白局的历史资料后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了。”白局传播不易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方言的式微,“我虽然会说南京话,但是工作生活中几乎是不说南京话的。孩子们更是,学的说的都是普通话,能说正宗的老南京话的就更少了。”在《白局梦想团》中,新时代大背景中南京白局的传承与祖孙两辈人就传统文化之家思想的差异碰撞扣人心弦。

拿捏不易,排练学戏两手抓起

正如赵超所言,《白局梦想团》是一出在地性极强的戏,演员大部分时间说的都是南京话,其中更不乏有白局表演的段落,“但是我们很多演员就不是南京人。”赵超说到,要把这出戏演好实在是很不容易,“我们演员大多不会说南京话,我就用南京话把台词念一遍,他们录下来反复的学,反复的模仿直到一模一样。大家也不会唱白局,就跟着咱们的白局指导夏天老师练敲碟,把夏天老师唱的录下来回去不间断的听,睡觉都得听着白局睡,最后居然还给我们练成了。”

除了学戏,排练的过程也是相当紧张,“没有困难不作戏嘛。”赵超表示尽管排练中遇到了无数问题,但是现在全都解决了,演员高仲玮也回忆到“演徐江芙的小姑娘天晴演的不好就急,我就说表演时一个不断肯定自己再否定自己的过程,你要有足够好的心态,足够大的心怀,才能够去表现、容纳不同的角色,取得进步。”

小团体也有大能量

《白局梦想团》的故事情节不算复杂,祖孙两辈人对于白局艺术传承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冲突是本剧的一大看点。剧中白局表演者王桂兰为了逼着自己的孙女学白局也是无所不用其极,但孙女徐江芙却只想做流行乐队,难以接受奶奶把传承白局的梦想强加到自己身上,演员团队虽然年轻,可在表演这场冲突时力道却着实不小,表演也可圈可点。

别看《白局梦想团》是个高校师生共同排演的小剧,它的能量实在是非常之大。当晚的演出一票难求,各个年龄阶层的观众都有,不少对非遗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也来看剧。据导演透露,《白局梦想团》之后还将会走出江苏走去更多地方演出。正如演员高仲玮所说:“这次演出不仅是给学生一个锻炼机会,也是一次各专业整合力量的绝佳平台。同时也能让更多人看到除了省团、市团外,我们高校院团也具有极大的创作能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