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电影开门红
新年新气象,中国电影迎来开门红。据猫眼专业版实时票房数据,截至1月3日24点,2021年元旦假期总票房达12.96亿,创元旦档票房新纪录;1月1日单日票房破6亿,刷新了中国影史历年元旦单日最高票房纪录。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中国电影市场在全球各大电影市场中率先复苏、持续回暖。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204.17亿元,全年票房前10名影片均为国产影片。
1月2日中午,在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万达影城,王先生和妻子在检票口前排起长队。10分钟后,国产影片《送你一朵小红花》就要开演。“考虑到疫情,今年元旦没有选择外出旅游,而是到家门口附近的电影院看电影。”王先生说。
“从31日跨年那天起,来影院看电影的观众一天比一天多,知名的几部电影每场上座率都很高。”该影院的工作人员介绍,在众多新年“大片”中,《送你一朵小红花》成为观众最爱影片。“每天安排20个场次,晚上7点后的场次上座率达70%左右。”
据悉,《送你一朵小红花》是韩延导演“生命三部曲”的第二部,电影以易烊千玺和刘浩存饰演的两个年轻人为主角,展现了两个抗癌家庭的故事,直面和思考了每一个普通人都会面临的生命终极问题。截至1月3日24点,这部电影上映4天的总票房已突破7.58亿,领跑元旦档票房。
韩延表示,生活的细流让人看得笑中有泪,现实的残酷并不能阻挡人们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2020年,我们经历了很多,有疫情、有灾难,希望可以通过这部电影带给更多人力量和温暖。”
伴随着片尾曲响起,影片结尾是一段真实短片“彩蛋”,打动了不少观众。短片中,有身有病痛仍继续送餐的外卖小哥,有在洪水中抢运货品的店主,有腿受伤还拄着拐跳进教室上课的老师,有照顾生病支教老师的学生们,都是各种困难下依然用力生活追求美好的人物百态。
“2020年,整个社会都在与疾病对抗,这部电影的主题——跨过难关,积极拥抱生活也很符合当前的社会情绪,电影中的故事也因此有了更广泛意义上的治愈作用。”在知名电影评分网站豆瓣上,一位网友这样评价。
除了《送你一朵小红花》外,今年元旦贺岁档还有《温暖的抱抱》《崖上的波妞》《小破孩大状元》等6部新片登陆银屏,覆盖温情剧情片、喜剧片、动画片等多种类型。数据显示,元旦首日总票房前三的电影,约贡献全天票房的90%,均为国产电影;其中,《送你一朵小红花》单日贡献2.56亿元,《温暖的抱抱》单日贡献1.6亿元。
元旦档6部电影符合多元化受众需求,观众走进电影院观影的欲望强烈
元旦期间,北京多家电影院在严格执行75%上座率的防控措施下,迎来一波又一波观影高峰。广安门电影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2020年12月31日晚上开始,观影热度不断升温,“元旦三天排片都很满,始终保持较高的上座率,影院的工作人员全员在岗,配合做好放映保障、疫情防控等工作。”
首都电影院副总经理于超介绍,“今年元旦档,无论从观众层面,还是从电影内容层面,都比去年的元旦档更好,这是一个比较直观的数据上的体现,至少说明观众的观影热情是有的。从内容供给上看,优秀的国产影片并没有因为停业半年时间而让供给出现空窗,这是最让人欣慰的,2021年,我们可能还有更多优秀的影片可以期待。”
在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秘书长张国涛看来,元旦上映的6部电影类型多样,比较符合当前多元化的受众需求,这也是元旦期间电影市场火爆的重要原因。“比如《送你一朵小红花》讲述了一个与病魔抗争的现实故事,很打动人;《温暖的抱抱》走喜剧路线,《拆弹专家2》作为港片,主打动作犯罪。影片的质量都比较高,能够满足不同类型观众的口味与需求。”张国涛告诉记者。
另一方面,特殊时期下,市民走进电影院观影的欲望依旧十分强烈,需求端也呈现出旺盛态势。“岁末年初,大家有了更多进入影院观影的仪式性需求,这是再多的宣传都没法抵达的观影内驱动力。观众的需求其实是市场的主要推动力。”大象点映媒介经理肖副球告诉记者。
影院疫情防控严格到位,多项举措保障观影安全
观影热情高涨之余,疫情防控不能有丝毫松懈。近期,全国多地出现散发病例,电影院如何守好“安全关”?
测量体温、扫二维码进行身份登记、提供手部消毒液……1月3日傍晚,在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电影院,记者看到入口处有五六位观众排队,依次经过出示健康宝、测量体温、检查口罩佩戴等严格的防控“手续”后才能进入影院。
影院目前以网络实名预约、无接触方式售票为主,减少人员接触机会。在大厅取票机的首界面上,是“日常防疫小常识”动画提示,取票机旁则是一块醒目的疫情防控提示板。
“进入影厅前,工作人员除了给我3D眼镜,还提供了一片消毒湿巾,进入影厅戴着口罩都能闻到消毒水的味道。”当晚来观影的郭先生说,影片开场前,工作人员还特地强调在厅内不得摘口罩,喝水、吃东西都必须在厅外。
防控措施到位,观众才能看得安心。记者看到,一场电影放映结束后,两名工作人员进入影厅,对座椅、扶手、地面等进行喷雾或擦拭消毒。据首都电影院工作人员介绍,自助取票机、公共区域设施等重点区域每2小时消毒1次,而影厅座椅扶手、3D眼镜等观众直接接触物品,每场消毒1次。
为了更从容地迎接元旦观影小高峰,各地影院未雨绸缪,始终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严格履行防控职责,提前做好防疫准备。在吉林长春,除了进场扫码、量体温、放置免洗洗手液、定时消毒清洁等“常规”动作外,针对有观众忘记戴口罩的情况,一些影院在大厅安装了无人口罩贩卖机。此外,电影院还设置了隔离室,一旦出现发热人群可以第一时间进行隔离观察。
“影院复工后一直提倡网上购票,目前网上购票率接近95%。”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凯诺星空影城维多利国际店店长贺飞宇说。
“电影产业的复苏要建立在疫情有效控制的基础上,这样大家才能放心走进电影院。”张国涛说。
2020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204.17亿元,在全球各大电影市场中率先复苏、持续回暖
2021年第一天,单日票房破6亿,令人眼前一亮;还有一个数字振奋人心: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2020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204.17亿元,取得全球电影市场最好成绩。其中,国产电影票房为170.93亿元,占总票房的83.72%,全年票房前10名影片均为国产影片。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电影市场在全球各大电影市场中率先复苏、持续回暖,主要产业指标名列前茅。”国家电影局有关负责人说,“这充分彰显了中国电影的制度优势、综合实力和发展韧性。”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中国电影亦是如此。尽管2020年票房产量只恢复到2019年的约三成,但考虑到电影业经受了新世纪以来最严峻挑战,去年上半年影院停业,剧组停工、交易停止,制作、发行、放映、配套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均受影响,取得这一成绩非常不易。
为应对冲击,主管部门陆续推出政策,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电影企业、影院或影视基地进行补贴和支持;行业组织纷纷呼吁物业为影院减免租金、物业费等费用,指导影院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影视拍摄基地对剧组免除场地费用、向群众演员提供补贴;不少企业和从业者利用休整期修炼“内功”……
“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遏制了疫情蔓延,为国家经济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机遇,其中也包括电影行业。可以说这是中国电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在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部部长、特聘教授贾磊磊看来,虽然电影是一个产业,是一个市场化和商业化的文化产品,但是国家对行业的支撑,特别是有效管控疫情,使得电影行业获得了生机。
电影市场开门红,也是中国经济“满血归来”的缩影。“中国电影在全球市场低迷行情下表现良好,实际上证明了中国经济目前发展的良性态势,包括社会管理、社会体制、科学防疫。”贾磊磊说,这些都是电影业发展最重要的根基。
“一方面中国电影有很多优秀的导演、编剧、从业者,优质的内容供应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中国有很多期待电影的观众,市场需求旺盛,他们共同促成中国电影复苏。”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陈道明说。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电影市场不确定性仍存在,不能掉以轻心
电影节是观察中国电影复苏的一扇窗口。疫情之下,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如约举行,在2020年这个特殊年份更显非凡意义。
马基德·马基迪是伊朗当代著名的电影导演,作为国际嘉宾应邀参加2020年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我听说过中国疫情控制得非常好,到中国之后亲眼看到更觉得惊讶,这非常不容易。在包括伊朗在内的许多国家电影业陷入停滞背景下,这次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重新带给电影人信心。”马基德·马基迪说。
疫情给全球电影市场造成严重冲击。根据《电影蓝皮书: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全球电影票房2020年只有2019年的两成。日本《产经新闻》近日发表了题为《新冠疫情重创美国电影业》的报道,提到美国的大多数电影院在去年3月至5月都陆续关闭了,后来一些州的电影院附带限制条件地重新开张,但作为最大市场的纽约和洛杉矶的电影院一直关闭。
相比之下,中国电影市场重启较早,复苏较快。据《2021年院线电影前瞻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预计有262部新片登上银幕,其中国产片242部,发展前景可期。
尽管如此,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影响电影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依旧存在。当前,中国疫情呈现多点散发零星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形态,全国疫情总体可控,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1月3日,大连市卫健委副主任赵连介绍,大连此轮疫情传播速度快、涉及场景多、传播力强、出现了超级传播现象。
对于电影院而言,环境相对封闭、空气流通较差、人员比较集中,相比其他地方,发生聚集性感染的风险较大。在张国涛看来,乐观的同时也要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态度,“电影行业要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精准科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稳妥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电影行业的发展。”
在内容供给方面,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周逵认为,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中国电影需要用更好的内容、更丰富的渠道来填补未来市场的供给需求,以保持国产影片高质量发展的势头得以延续。“2021年,中国电影人需要用更大的智慧、更大的情怀和更好的故事,才能支撑中国电影产业在后疫情时代继续走下去。”周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