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望。
这五年,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国内生产总值(GDP)将破100万亿元大关,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显现。
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要如何交出一份“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
人均GDP超1万美元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2015年,我国GDP为688858亿元;2019年,这一数字为990865亿元,接近100万亿元。按照年平均汇率折算,2019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4.4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达16%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左右。
11月11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唐登杰称,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00万亿元,在世界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主要经济体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
去年,我国人均GDP已达7089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0276美元,与高收入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3万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2011~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实际增长96.6%,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接近完成。
专家分析,我国GDP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升、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显现。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冲击,一季度GDP出现负增长,二季度触底反弹,三四季度保持了稳健复苏的态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预计全年有望实现2.5%左右的正增长。在所有的总量指标不断修复的同时,结构优化在持续进行。
产业结构优化
“十三五”期间,我国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新动能,为经济更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动力。从产业数字化到数字产业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201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1%、39%和53.9%,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19年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3.8%、36.8%和59.4%,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2.2和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第二产业高22.6个百分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
2019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8.7%、8.7%和7.2%,领先于其他行业的增长,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3%、3.3%和7.8%,合计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
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疫情过后,包括以数字化、产业数字化为核心的新一轮数字经济革命,会成为中国下一阶段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
经济增长第一引擎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需求恢复慢于供给、消费恢复慢于投资的态势,消费增长滞后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企业营收及利润恢复增长。随着一系列促销费政策的落地落实,消费端持续回暖。
沈建光分析, 内需回暖特别是消费明显回升,预示中国经济疫后复苏已由供给端拉动的结构性复苏向供需联动的全面回暖方向迈进,或为四季度与2021年中国经济反弹蓄势。接下来出口—制造业投资链条以及居民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有望逐步替代地产、基建投资,成为经济进一步复苏的主要驱动力。
纵观“十三五”期间,在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基础性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以及出口的促进作用日趋显著。
2019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拉动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连续六年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2%;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至11%。
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2万亿元,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消费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就业的稳定和居民收入的稳步提升。与此同时,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占比为50.2%,比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十四五”时期将全面促进消费,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发展服务消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等。